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254038
大小:3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06
《股市预测:A股进入牛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受假期因素的影响,A股近几个交易日成交量持续萎靡。而纵观近期市场的表现,对于当今是牛市和熊市正反双方的纠葛,依然是杂乱无章。农行破发后基本呈现一泻千里的格局,银行、地产也一直萎靡不振,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地产股突然发力,让投资者有些摸不着头脑。如何拨开纷纷扰扰的乱象看到A股的核心,正是当务之急。 金融和地产的熊市特征导致大盘上涨无望 市场上最大的纠结和恐惧,源于房地产业和金融银行业的大量不确定和悲观的前景。 我们认为,房地产行业在中国本身就是一个畸形产品,房地产分为房产和地产,这是两个概念,地产的价格控制权在国土资源部门
2、,定价是在各地政府。而房产价格是由开发商在和各地政府议价后获得土地然后加价溢价后推出的实物,因此控制房价的根本源头是控制地价,我们可以肯定一旦国务院开始大幅度打压地价,那么房价控制就比较容易。 不过,即便楼市受到调控,类似北京和上海这样一线城市的房价依然是高位稳定,横盘整理为多。从全球历史来看,一流城市的房价都可以大涨4轮后才会见顶,目前中国的房价才刚刚过了第二轮,我们认为上海和北京的甲A级地段的房价今后五年内均价都会在6万-10万/平方米。 目前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最大问题是发展速度太快,这种高速发展的结果是大多数老百姓适
3、应不了房价的上涨增速。而地产行业又是一个资金高度集中的行业,开发商对银行贷款的需求量非常大,因此如果房价的上涨速度过快,而整体中国的产业经济和收入比并没有快速跟上,那么最终结果就是一旦让大量房产在高价位被大量的国民所拥有之后,经济下调或者调整的时间周期加强,银行在这一块的资产危险性就很大。 从金融指数和地产指数的走势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了以银行股为代表和以地产股为产业核心的两大指数的联动性高度一致,这种一致性的波动从事实上证明了地产行业对银行业的实际影响,已经不可否认是休戚相关的情况。 不过,对于中国的银行业,投资者也不
4、必过于担心。事实上,每次调控,银行业都是饱受折磨的,现在不是第一次,肯定也不是最后一次,以前有办法解决,以后也一样,我们不需要为它的资金缺口杞人忧天。 但是,从这两大权重板块如此明显的熊市特征来看,A股今后长时间内将不具备快速上升型的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盘创出新高的可能性都非常渺茫。权重板块重心上移过程的步履维艰是上证指数无法大幅上涨的根本原因。因此,从理论和技术上,我都无法找到上证指数能够站上4000点的基础。 中小板不是熊市,五年内可能先于大盘上万点 本轮反弹以来,轻大盘重个股的声音不绝于耳,而中小板与大盘股
5、的估值差距也越拉越大。因此很多券商分析师认为,从相对估值来看,中小盘股具有一定的高估值风险,但我们的研究结果恰恰相反。 估值对于一个成长中的企业来说,是很难真正做到正确的,因为企业在成长的时候市场有多大,获利的强度有多高和市场被控制的垄断程度有多少可能性,都很难运用于估值。从我们的研究来看,如果经济运行良好,中小型企业的获利强度和活力应该就是不断创新高,体现在资本市场就是P/E不断上升。 从中小板指数的走势技术面来分析,指数从4月上旬的顶点开始了一轮新的向下调整,这个调整在5月中旬第一次探底在5000点左右,然后开始了反
6、弹,到6月中,指数反弹到6000点左右开始了一轮新的下调,一度击穿了5月中的5000点位置到4900点左右的新低,然后开始了新的反弹,我们看到了中小板指数当前走势是一个双底形态,我在研究了过去150年中美股的走势后发现,通常熊市底部的双底如果是后底比前底更低一些,通常形成一个新牛市的可能性更大,成功的几率达到90%以上,因为这样的双底原则上第二个低点将前一个低点抄底的筹码全部清洗干净了。因此,我毫不怀疑,在未来几年之内,指数最先上10000点的不是上证指数,而是“中小板综指”。 关于中小板的估值,我们的看法是中规中矩,不存
7、在高估。至于到底中小盘股票是不是做出了头部,关键就是大盘指数是不是新的头部。当前中小板指数的反弹没有结束,而只是受制于银行股拖累下的“恐惧心理压力之下”的正常调整。 最大的系统性风险是创业板 在创业板设立即将一周年之际,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当前已有30余家公司持股高管辞职,同时再从部分创投机构投资者正在酝酿减持其所持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的动作来研究,创业板的乱象将引发A股的潜规则后遗症。从创业板在募集资金使用问题上,亦可看到,有117家公司超募资金约达515亿元,但仅有10%的企业将募集的资金用于主营业务,绝大部分是用
8、于还贷、投资房产和吃利息等非主营收入。这就非常明显地说明,即将满周岁的创业板为中国A股市场所期待的自主创新与辐射效应并未有效显现,相反却越来越演变成为单纯的名利场。这一趋势所导致的结果将是为追求单纯的上市套现财富效应,同时丢弃了创业板的初创本质“创+新”。 发审委对创业板的上市公司资格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