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导入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导入

ID:38252007

大小:2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06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导入_第1页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导入_第2页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导入_第3页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导入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导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导入扬州市湾头中学王娟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提到:“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始就能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应敲在学生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那么,如何在一堂语文课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关键点在于利用好课堂导入这

2、一环节。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现代教学论认为:一个完整的课堂导入环节对学生有集中注意,引起兴趣,激发思维,明确目的,进入学习课题的作用。由此可见,一个成功的课堂导入环节,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环节无疑可为整堂语文课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使教学从美丽开始,化平淡为神奇,让语文教学的导入充满诱惑,充满激情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直接导入法直接导入法,是一种开门见山,直接入题的导入方法,如:《成功的花》,教师可直接讲

3、:今天,我们学习冰心写的诗-----《成功的花》,接着就板书课文标题及作者。第二,余味升温法兴奋升温,容易调动人的情绪,使兴奋加值。抓住刚刚过去的,但学生仍沉于余味之中的事情作为导入的一个点,既合学生的口味,也有利于展开教学。例如,教《范进中举》这课时,由于刚学过鲁迅先生的名作《孔乙己》一文,同学们已经对那个被封建教育残害的孔乙己有了深刻的了解。一上课我就告诉他们,在封建社会,被科举制度残害的人不单单仅孔乙己一人,趁机我就向同学们介绍即将要学《范进中举》,文中写的是的那个54岁才中举、为功名富贵挣扎一辈子,结果喜极而疯的范进,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科举

4、制度的残酷及当时世态的炎凉。这样就很快地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也为他们跟文中主人公范进的悲惨命运作对比,为加深课文的理解做了铺垫。第三,设疑导入法问题是思维的催化剂,设疑导入法,就是教师上课伊始就用启发质疑的方法,使学生思维立即进入活跃状态。如于漪老师执教《孔乙己》一课的导语: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鲁迅先生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孔乙己是怎样的艺术形象?过去有人说:古希腊索福克勒斯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

5、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有道理的。那么,孔乙己的悲剧是什么样的悲剧呢?悲剧往往会令人泪下,然而,读了孔乙己的悲剧,眼泪往往向肚里流,心里有隐隐作痛之感,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还是来读一读这篇小说吧,读过以后,我们会得到正确的答案。这篇文章是举世闻名的著作,情深,意深,含蓄,深沉,必须认真阅读,积极思索,好好领会。第四,情景渲染法讲授诗歌,散文这样的文学作品,可用诗情画意的导入语,将学生引入那优美的意境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一文,一位教师讲《春》时,一开始便满怀激情地说:“我们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

6、,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生机,无穷力量。贺知章描写春是‘二月春风似剪刀’,王安石描写春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朱熹描写春是‘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些短诗只从一两个角度,选取两三个景物来描写春天。今天,我们学习的朱自清的《春》写春的内容很多,我们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他是怎样多方面写春的?”这样的开头语,充满激情,意境深邃,使学生沉浸在春光明媚的气氛之中,学习情绪很高。第五,历史背景法历史是风,从远古吹来,吹到今天,也吹向明天。过去的每一天都成为历史,历史待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待在每一寸光阴里。让历史作载体,让历史作纽带,让历史见证昨天,让历史启迪今天,从而借

7、助历史作语文课堂的导入,学生脑中再现了历史,既加深了印象,也激活了课堂。有些文章其中心之所以较难理解,关键就在于历史背景的复杂或年代的久远,因此,在授课之始介绍历史背景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就有些文章而言,其背景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绝佳材料。例如上海市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讲《故乡》一文时:本篇文章写于1921年1月,最初发表于同年5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第九卷第一号,后编入小说集《呐喊》。它深刻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后我国农村的凋敝和农民遭受剥削压迫的社会情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日益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及其势力范围的划分

8、,给人民造成种种苦难。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的皖,直,奉等各系军阀连年混战,酿成横征暴敛,农业凋敝,农民破产。1911年辛亥革命,但代之而起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