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专题介绍南农协同创新工作

《科技日报》专题介绍南农协同创新工作

ID:38251249

大小:2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06

《科技日报》专题介绍南农协同创新工作_第1页
《科技日报》专题介绍南农协同创新工作_第2页
《科技日报》专题介绍南农协同创新工作_第3页
《科技日报》专题介绍南农协同创新工作_第4页
《科技日报》专题介绍南农协同创新工作_第5页
资源描述:

《《科技日报》专题介绍南农协同创新工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科技日报》专题介绍南农协同创新工作南京农业大学:协同创新助推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万健赵烨烨邵刚 发稿时间:2011-12-23   农,天下之大本也;  中国,农之大国也。  悠悠华夏史,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明。当今社会,传统农业被现代文明赋予了新的内涵。作为中国现代农学高等教育的重要发祥地,南京农业大学开启了中国高等农业教育的新纪元,也把现代农业发展的产学研服务工作推向了新的高度。  今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机制体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

2、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积极贡献。”  协同创新,是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结合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展开跨学科、跨专业的合作与交流,往往会出现1+1>2的效果。而农业科技攻关,离不开农业高校科技创新。经过多年的探索,南京农业大学已然在“协同创新”的道路上留下了清晰的足迹。  协同发展,解决“大难题”  食品安全、水资源危机、环境污染、扶贫帮困……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成长的烦恼”。通过与企业、政府的协同创新,南京农业大学充分发挥学科特色,以协同发展解决关系国计

3、民生的焦点问题。  该校与江苏省雨润食品产业集团的合作,不仅堪称典范之作,更在肉品安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实效成果。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技术问题,单靠我们企业的力量是很难解决的,但自从有了南京农业大学专家的帮助,我们的很多难题都迎刃而解。”雨润食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江红波说。  过去,雨润食品公司由于工艺不过关,导致产品保质期短,经常被超市退货。南农大专家得知此事,专程到企业调研,发现这里的肉制品在生产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杀菌工序人为控制,导致温度和时间很难精确掌握。为此,专家和企业共同研制出一种杀菌冷却一体化设备。  “整个杀菌工序、温度、时间,都

4、可以电脑控制,有效地提高了产品品质。”该校食品科技学院副院长徐幸莲说。  如今,该校与雨润集团在校内联合建设“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开发了冷却肉加工全程质量控制、传统肉制品现代化加工等技术,提升了企业科技创新水平和产品的科技含量,企业新增经济效益约50多亿元,南农大与雨润集团的产学研合作,不仅让企业发展,还让越来越多的“放心肉”摆上了普通老百姓的餐桌。  此外,由该中心牵头制定的鸭肉标准和鹅肉标准分别在2008年和2011年被联合国正式采用为国际标准,彰显了在国际肉品质量安全领域的影响力。  作为农业特色高校,南京农业大学服务现代农业的足迹还

5、踏遍了华东广阔农村,积极参与江苏省苏北扶贫计划,结合当地农业和农村建设的现状,把服务“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学校的办学宗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为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  “真的要感谢南农大工作站的教授们,有了他们的现场指点,都说我种的西瓜比蜜还甜,这些年再也没亏过。”陈娟是连云港市灌云县伊山镇王圩村村民。她在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的指导下成长为当地远近闻名的“西瓜大王”。  多年前,苏北农村一直是全国著名的“千里贫困带”。2003年起,南农大在连云港市启动了“百名教授科教兴百村”工程。陈娟就是工程的受惠者。南农大根据连云港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和农民的需求,精心

6、挑选出20多个学科专业107名专家教授,与107个村分别进行挂钩对接,担任每个村的科技经济发展顾问,帮助连云港的村镇进行规划设计,理清发展思路,寻找突破口,引导农民走上依靠现代农业致富的大道,找到加快发展的“金钥匙”。  该校还先后与苏州、常州、宿迁、无锡、南京等地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开展科技对接。并帮助地方政府解决环境污染等棘手难题,为地方政府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7年太湖蓝藻爆发,无锡市政府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困境。南农大与江苏新天地集团的产学研合作平台探索出一条利用畜禽粪便、藻泥和作物秸秆生产有机肥、有机无机复合肥和微生物有机肥等有机(类)肥料的整套思

7、路,从源头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并为我国固体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找到了一条出路。如今,太湖水重现湖光山色,“南农大―新天地”团队功不可没。  因为水分含量和重金属有害物含量高,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长久以来一直是令国际环保界头疼的大难题。该校资环学院教授周立祥团队20年苦心研究出“微生物沥浸法”彻底解决这一世界性难题,获得多项国家技术发明和环保科技奖,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近5年来,南京农业大学结合学科优势通过联合攻关和产学研合作,技术合作与技术转让项目共计600余项,创社会经济效益百亿元。  协同创新,承担“大课题”  协同创新由浅入深存在着一个“光谱”现

8、象,即达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