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农学院《禽病学》课件之病毒病小鹅瘟

聊城大学农学院《禽病学》课件之病毒病小鹅瘟

ID:3823870

大小:8.28 MB

页数:42页

时间:2017-11-24

聊城大学农学院《禽病学》课件之病毒病小鹅瘟_第1页
聊城大学农学院《禽病学》课件之病毒病小鹅瘟_第2页
聊城大学农学院《禽病学》课件之病毒病小鹅瘟_第3页
聊城大学农学院《禽病学》课件之病毒病小鹅瘟_第4页
聊城大学农学院《禽病学》课件之病毒病小鹅瘟_第5页
资源描述:

《聊城大学农学院《禽病学》课件之病毒病小鹅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七节小鹅瘟(GoslingPlague)(鹅细小病毒感染GPI、雏鹅病毒性肠炎GVE)小鹅瘟(GP)是由细小病毒(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鹅与雏番鸭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主要侵害3-20日龄小鹅,特征为精神萎顿,食欲废绝,严重腹泻和有时出现神经症状,病变特征主要为渗出性肠炎,小肠粘膜表层大片坏死脱落,与渗出物凝成假膜状,形成栓子阻塞肠腔。该病传染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一、历史与分布1956年在我国扬州地区首次发现该病并定名→1965年以后欧洲和亚洲许多国家都有报道。目前世界上有饲养鹅和番鸭的地区都有该病的发生。二、病原学1.病原分类

2、及特点:①病原为鹅细小病毒,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②病毒为球形或六角形,无囊膜,直径为20~22nm,③核酸为单股线状DNA病毒,④对哺乳动物和禽细胞无血凝作用,但能凝集黄牛精子⑤分离到的毒株抗原性基本相同,只有一个血清型。⑥与哺乳动物的细小病毒没有抗原关系,而与番鸭细小病毒存在部分抗原。⑦病毒存在于病雏的肠道及其内容物、心血、肝、脾、肾和脑中。2.病毒培养与增殖①首次分离宜用12~15胚龄的鹅胚或番鸭胚,一般经5~7d死亡,典型病变为绒毛尿囊膜(CAM)水肿、增厚,胚体全身性充血、出血和水肿,心肌变性呈白色,肝脏出现变性或坏死,呈黄褐色。②可在鹅胚和

3、番鸭胚或其制备的原代细胞培养物中增殖并形成CPE,随着传代次数增加,CPE越来越明显。③鹅胚适应毒经鹅胚和鸭胚交替传代数次后,可适应鸭胚并引起死亡,随着鸭胚传代次数增加,可引起绝大多数鸭胚死亡,且GPV对雏鹅的致病力减弱。④可在鹅、鸭胚成纤维细胞上生长,3~5d内引起明显细胞病变,经H.E(伊红—苏木精)染色镜检,可见到合胞体和核内嗜酸性包涵体。3.理化特性①该病毒经56℃3h、65℃30min毒力不受影响,②在PH3.0溶液中37℃条件下耐受1h以上。③对胰酶、氯仿、乙醚和多种消毒剂不敏感。三、流行病学1.易感动物:本病仅发生于鹅(白鹅、灰鹅、狮头鹅与雁

4、鹅)与番鸭。主要侵害3~20日龄的雏鹅与雏番鸭。10日龄以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5%~100%,以后随日龄增大而逐渐减少。1月龄以上较少发病,成年禽可带毒排毒而不发病。2.传染源:病雏及带毒成年禽。3.传播方式:水平传播为主。4.传播途径:消化道为主。5.流行特点:无明显的季节性。6.本病发生与母鹅的免疫状况有关。当年留种鹅群的免疫状态对后代雏鹅的发病率和成活率有显著影响。如果种鹅都是经患病后痊愈或经无症状感染而获得了坚强免疫力的,其后代有较强的母源抗体保护,因此可抵抗天然或人工感染小鹅瘟。四、临床症状潜伏期与雏鹅感染日龄有关,出壳即感染其潜伏期为2-3天

5、,1周龄以上的潜伏期为4-7天。雏鹅感染本病时日龄不同,其临床症状,发病率、死亡率和病程长短有较大差异。1.最急性型①多见于1周龄以内的雏番鸭和雏鹅。②发病突然,死亡和传播迅速,发病率100%,病死率高达95%以上。③往往无前期症状,常出现精神沉郁后数小时内即表现衰弱,倒地两腿乱划并迅速死亡,或在昏睡中衰竭死亡。④死亡雏鹅喙端、爪尖发绀。2.急性型在第2周内发生的多为急性型。①病鹅表现精神萎顿,食欲减退,进而废绝,渴欲增加,缩头,行走困难,常离群独处。②严重腹泻,排出灰白色或黄绿色带有气泡(粪便中带有纤维碎片或未消化的饲料而产生气泡)的稀粪。③呼吸困难,喙

6、的前端色泽变暗(发绀),眼鼻端有浆性分泌物,嗉囊有多量气体和液体。④病鹅临死前常出现神经症状,头颈扭转、两脚麻痹全身抽搐。⑤病程2~4d。3.亚急性型:①2周龄以上病例病程稍长,一部分转为亚急性型,以精神萎顿,拉稀,消瘦为主要症状。病死率一般在50%以下。②大部分耐过鹅在一段时间内都表现为生长受抑制,羽毛脱落。③成年鹅经人工大剂量接种后也能发病,主要表现为排出粘性稀粪,两脚麻痹,伏地3~4d后死亡或自愈。病程5~7d或更长。④少数病鹅可以自然康复。五、病理变化最急性型病例仅肠道有急性卡他性炎症外。急性病例表现为全身性败血变化。本病的特征性病变为小肠发生急性

7、卡他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小肠中下段整片肠粘膜坏死脱落,与凝固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栓子或包裹在肠内容物表面的假膜,堵塞肠腔,外观极度膨大,质地坚实,如香肠。剖开栓子,可见中心是深褐色干燥的肠内容物。有的病例小肠内会形成扁平带状的纤维素性凝固物。1.肠道变化:感染后1-2d:部分肠段轻度充血肿胀--→第3d开始:小肠各段充血和明显肿胀,黏液增多,黏膜上出现少量黄白色蛋花样的纤维素性渗出物。--→4-5d,这种渗出物增多,并在中、下肠段形成淡黄色的假膜或直径约0.3cm,长20cm左右细条状的凝固物,黏膜明显充血、发红,并见小点出血。--→6-9d:病鸭濒临

8、死亡,肠内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和坏死组织增多,最典型的变化是在小肠出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