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232923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8
《课改体会设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改体会与设想董喜珍课改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作为一名从教十几载的教师,由对新课标准的摸索到现在的自觉实践,颇有一些粗浅的体会,现将体会写出来,与各位教师探讨。 1.拓展资源,强化实践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时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以语文新教材七年级上册为例,全册书共安排了三次综合实践活动,每个实践活动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但就新课标对七年级学生的要求来看,要达标,绝非易事,这就要求我们在
2、语文实践教学中,结合教材,有所变通,特别是在乡镇中学,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学校各方面配备又不齐全,因此很难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以“我爱文学”“走进图书馆”这两次实践活动为例,农村学生有一个普遍欠缺,就是知识面太窄,人文素养不高,很多学生进入初中都未曾读过名著。而学校的图书馆藏书量小,内容陈旧,且破损不堪。而新课标对七至九年级学生的要求是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年阅读二至三部名著。怎么办呢?根据新的课程观,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条件。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即扩展课程资源概念的外延,充分利用手中现有的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不是仅仅局限在几本书
3、或几篇经典作品上。我在班上搞一次“我爱文学”的阅读名著活动。教师先列出名著书单,并对一些名著做重点推荐,然后由学生自己挑选喜欢的一本,在家长的陪同下去买,这样班上每人都有一本名著。每人先阅读自己手上的书,看完后再和其他同学交换。这样,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实践活动也落实到了实处。再比如说我们在上“民俗风情”“多彩四季”单元时,要求学生周末回家时向自己的家人、长辈、朋友调查了解自己家乡的风俗民情及四季景色的特点,然后整理成文。教师从中选出十几篇关于“中秋”“端午”“春节”“春”“夏”“秋”“冬”这一类的文章,打印出来发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与教材进行比较阅读。在作文教学中,也以此为本
4、,指导学生结合课文教学阅读名家之作,共同讨论,找出差距,反复修改。这样,经过学习、反思、体验之后,既读懂了课文,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了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更加强了学生同社会之间的交流。 2.注重建构,着眼效果 以“知识建构”为核心的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所谓“知识建构”是指知识是不单独进行传授的,而是通过学生自身已有的经验、方式和信念,在作为认识主体的学生与客体的知识之间的互动中,以主动、积极的建构方式获得。所谓“理解知识”与“消化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从自己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对“所要理解”和“消化”的知识做出自己的解释,从而获得知识的意
5、义。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从“知识建构”理论中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知识建构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也不只是书本知识单纯地获得,而是学习者以其特有的经验和方式,在面对新的信息时如何“同化”“顺应”并建立起新的知识信息、情感价值等诸方面的过程。“知识建构”的主体是学生,他们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为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中心。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教师除了要处理好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关系外,还必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首先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和谐、融洽的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
6、的意见,使师生之间产生一种亲近感;其次是要多和学生交心谈心,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感情,缩短和学生间的距离。另外,就是多创设学生讲话的机会,如课前5分钟说话,课堂辩论赛等。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应充分体现课改的特点,相信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必将迎来语文教学的春天。做为一名教师,面对课改,我想应该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因为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和促进者,肩负着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引导和实施的重任,所以,积极地高度负责地参与并做好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正确地对待课改工作,是做为教师的荣幸,一个人一生中能赶上一次全国性的课程改革,难道不是荣幸么?更让我认识到的是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7、,所以,在课程改革中,在不断提高自己业务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地投身于课改的实践实施中,发挥自己的专长,不断总结经验,积累知识为课改的顺利实施贡献自己的力量,当好探索者,探究者,引导者,实验者,以高度的责任感摆正自己在课改实施中的位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