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232500
大小:11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8
《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及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及措施人们常将汽车的碰撞成为“一次碰撞”,而将人体与车内部件地碰撞成为“二次碰撞”。显然“二次碰撞”是由于“一次碰撞”导致人体与汽车快速相对运动造成地。碰撞安全措施由于汽车碰撞安全法规是指导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与改进的依据,改善碰撞安全性的措施一般都瞄准如何直接和间接地降低法规所规定地伤害指标这一总目标。纵观国内外现有技术状况,汽车碰撞安全措施主要可分为两类:1。汽车结构缓冲与吸能措施;2。车内乘员保护措施。汽车结构缓冲与吸能措施尽管“二次碰撞”是造成人体损伤的直接原因,但是“一次碰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二次碰撞”的剧烈程度,因此“一次
2、碰撞”对人体损害有很大影响。控制好“一次碰撞”,对减少人体损伤有重要意义,合理设计汽车结构的缓冲与吸能特性是控制好“一次碰撞”的关键。汽车可分为两类区域,即乘员安全区(A区)和缓冲吸能区(B区)。很显然,仅从乘员不被汽车碰撞变形后产生挤压受伤的角度看,乘员安全区在碰撞中的变形越小越好。要使A区变形小,就要求缓冲吸能区(B区)有较大的总体刚度,但B区的刚度过大又会影响汽车的缓冲吸能性能。从缓冲吸能角度看,B区的刚性应足够小,变形应足够大,这就导致了A区变形小与B区变形大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B区必须设计成“外柔内刚”式的结构,即B区与A区交界处设计成具有
3、较大刚性的结构,而在B区外围设计成具有较小刚性和较好缓冲吸能的结构。由于汽车的结构特点所限,B区抗侧向和上方的碰撞能力较差,而抗前撞和尾撞的能力相对较好。如前所述,由于汽车轮胎的作用和受汽车底部结构刚性较大的保护,所有汽车抗击来自下方的冲击能力很强,而且,除非汽车坠崖,来自下方的碰撞冲击力一般也较小,所以一般不考虑针对下方冲击载荷的缓冲和吸能。针对汽车前撞和尾撞的缓冲吸能机构,一般多采用不同截面形状的金属薄壁吸能管,如:矩形截面点焊式,矩形截面缝焊式,三角形截面缝焊式。这类薄壁吸能管在经受一定的轴向载荷后便会产生折叠式的塑性变形,从而消耗大量碰撞动能,达
4、到缓冲目的。通过改变吸能管的截面形状、尺寸、壁厚和材料特性等参数,就能使其具有不同的缓冲吸能特性,从而满足不同汽车结构和性能的要求。尽管薄壁吸能管已成为国内外前撞和尾撞缓冲吸能的主要结构措施,但汽车其他结构的缓冲吸能性能也不容忽视,如车身骨架和覆盖见等在前撞和尾撞中都有重要的缓冲和吸能作用。对于侧撞而言,缓冲吸能结构的设计相对麻烦,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即使有足够好的材料来制作缓冲吸能结构,但能用于缓冲和吸能的区间却十分有限。从理论上讲,现有的大多数汽车结构设计都难以提供能与前撞和尾撞耐撞性能相比的耐侧撞性能。现在常用的改进抗侧撞性能的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5、即增加B区两侧的厚度和加大B区两侧的内部刚度。值得提出的是,如果突破传统的汽车底盘设计思路,有可能从本质上改善汽车的抗侧撞性能。如车轮按菱形布置的汽车就因为车轮能抗击侧撞变形具有特别优良的抗侧撞特性。如果汽车在碰撞中发生翻滚,就可能受到车顶方向的冲击载荷。由于车顶方向的刚度很低,这种载荷很容易造成乘员安全区的大变形。要改善这一方向的刚度特性主要靠加强车辆A柱、B柱和C柱的刚度以及顶棚的刚度,但由于顶棚的结构厚度受到汽车总体尺寸和总质量的限制,车顶棚的刚度增加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即使发生翻车,作用在车顶棚上的冲击载荷一般也比正撞和侧撞时作用在汽车上的冲击载
6、荷小的多,因而车顶棚的刚度可以比其他部位的刚度小很多。合理设计汽车的结构,以使乘员安全区在变形尽可能小的情况下获得优良的缓冲与吸能性能,是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与改进的基本目标。车内乘员保护措施为减轻“二次碰撞”给人体造成的伤害,车内乘员碰撞保护措施越来越被重视,且其性能也在不断提高。车内乘员碰撞保护措施主要包括安全带、安全气囊、安全转向系统、安全座椅和仪表板等。安全带的作用是使乘员在汽车碰撞时不飞离座椅与汽车内饰件发生剧烈碰撞。。当汽车受到碰撞载荷后,人体作用在安全带上的力使安全带的运动速率超过一定的阀值后,安全带系统的锁紧机构发生锁止,限制安全带继续抽出
7、,从而达到约束乘员运动的目的。由于汽车碰撞时加速度值一般都较高,用于约束人体的力要相当大才能达到有效保护的目的,因此安全带要求有足够高的强度,并且其固定点和锁紧装置要在规定的极限碰撞载荷作用下保证不失效。安全带的另一个重要性能指标是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延伸率,延伸率过大将降低保护效果。此外。安全带固定点位置和锁紧装置的敏感性和刚度都对其保护性能有重要影响。安全气囊是避免乘员与汽车内饰件发生直接碰撞的有效手段。目前主要有防正撞和防侧撞气囊两大类。无论是防正撞气囊还是防侧撞气囊,其系统组成都是一样的,即都由气体发生器、传感器与控制器和气囊及其附件组成。当传感器探
8、测到相关的碰撞信号,并经分析确认气囊应被打开时,控制器触发气体发生器,短时间内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