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总论、解表剂、泻下剂

绪言、总论、解表剂、泻下剂

ID:3822300

大小:703.01 KB

页数:236页

时间:2017-11-24

绪言、总论、解表剂、泻下剂_第1页
绪言、总论、解表剂、泻下剂_第2页
绪言、总论、解表剂、泻下剂_第3页
绪言、总论、解表剂、泻下剂_第4页
绪言、总论、解表剂、泻下剂_第5页
资源描述:

《绪言、总论、解表剂、泻下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方剂学主讲:成都中医药大学邓中甲教授绪言主要讨论三个问题1、什么是方剂、《方剂学》。2、方剂学的性质,学习方剂学的目的和任务。3、方剂学的学习方法。方剂和《方剂学》的涵义方:有规定、规矩之意。“以规成园,以矩成方”“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园”剂:“排比而整齐谓之齐”“参差而无杂谓之齐”可见方剂是指以药物按一定的规矩和方法组合成方。“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剂,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汉书·艺文志》方剂是在辨证论治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成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因此可见,方剂决不是简单的药物拼凑或堆砌

2、,也并非任何一张处方都可以被称为符合要求的方剂,我们在开始学习有关方剂知识时,对此应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方剂学》的涵义:方剂学则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主要的基础学科之一。方剂学的任务是通过一定数量常用方剂的讲授,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方剂以及临证组方的能力,并为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方剂学的学习方法:紧密联系已学各科知识。正确处理理解和记忆的关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背诵一定数量的方歌。加强预习和及时复习。关于背诵方歌:先诵后背关于方歌选择:三种类型:《汤头歌诀》类方歌《长沙方歌括》类方歌趣味记忆法类方歌总论

3、第一章 方剂学发展简史一、先秦时期复方的产生和发展《五十二病方》二、两汉时期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注重实用,略于理论《肘后备急方》《刘涓子鬼遗方》四、隋唐时期大部头方书的出现《千金方》《外台秘要》五、宋(金)元时期特点:方剂学的全面发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伤寒明理论》《小儿药证直诀》各医家流派,医学大家的贡献。六、明清时期特点:方、药的共同发展。由博返约的规范,整理。《普济方》《医方考》《医方集解》《汤头歌诀》七、近、现代时期特点:继承整理与现代化研究1、大量古代方书之校刊出版2、方剂工具书的大量涌现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杰出代表3

4、、教材建设的不断更新4、实验方剂学的雏形出现5、中药新药的研究和生产第二章 方剂与治法 第一节 治法概述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黄帝内经》奠定了治法理论的基础。《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为一体,总结了一整套临床辨证论治的体系。治法具有多层次的特点:治则:所有疾病必须遵守的治法共性。治法:治疗大法:针对某一类病机共性所确立的治法。具体治法:针对具体证候所确定的治疗法则。治法具有多体系的特点:病机的多体系特点决定了治法的多体系特点。如:六经治法体系卫气营血治法体系三焦治法体系脏腑治法体系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

5、成治法的主要手段。“方以药成”与“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方剂必须“针对病机,体现治法”。第二节方剂与治法的关系以法统方包括:以法组方以法遣方以法类方以法释方第三节常用治法《医学心悟•医门八法》:“论病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从八纲中寒热病性推导出八法之思路:寒温热清虚补单一治法(七法)汗+实 泻吐消和(复合治法)下八法八法学习要求:1、定义2、适应病证3、常用分类4、使用注意汗法1、定义: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之外感六淫之邪随汗

6、而解的一类治法。2、适应病证: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表证。如感冒;麻疹初起,疹发不畅;水肿初起,腰以上肿甚;疮疡、初起而有寒热表证;疟疾、痢疾初起而有寒热表证。3、常用分类:病邪之性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分类依据体质有强弱:扶正解表4、使用注意:(1)辨清病邪的性质。(2)中病即止,慎勿过量。(3)兼顾兼挟病证。(4)不宜久煎。吐法1、定义: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治法。2、适应病证特点:病位居上,病势急暴,体质壮实,内蓄实邪。3、使用注意:(1)吐后调养脾胃。(2)止吐方法:A:冷稀饭、冷开水。B:姜汁。C:麝香一~二厘。下法1

7、、定义: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2、适应病证:大便不通、燥屎内结。或热结旁流。或停痰留饮、瘀血积水等形症俱实之证。3、分类:依据:病邪之性质、种类、正气之强弱。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4、使用注意:(1)辨清病情之属性。(2)中病即止、顾护正气。和法1、定义:和法是通过和解和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类治法。“和”有协调、平衡、双向调节之义。“和为圣度”(《内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