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楚辞文体在魏晋六朝的传播与接受

论楚辞文体在魏晋六朝的传播与接受

ID:38205609

大小:261.4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01

论楚辞文体在魏晋六朝的传播与接受_第1页
论楚辞文体在魏晋六朝的传播与接受_第2页
论楚辞文体在魏晋六朝的传播与接受_第3页
论楚辞文体在魏晋六朝的传播与接受_第4页
论楚辞文体在魏晋六朝的传播与接受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楚辞文体在魏晋六朝的传播与接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2年7月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Vol131No14第31卷第4期JournalofSocialScienceofHunanNormalUniversityJul1,2002X论楚辞文体在魏晋六朝的传播与接受蒋方,张忠智(湖北大学人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62)摘要:楚辞在汉代奠定其文学地位和传播基础,而作为一种文体的确认是在魏晋六朝时期。《楚辞》和《楚辞章句》的面世推动了屈骚在魏晋六朝的传播,而这一时期的传播方式与接受角度都有新的变化,从重情而转向了尚辞。随着文体辨析的风行与大量的文章别集、总集以及书志的出现,魏晋六朝文人对屈骚的认识逐渐从模拟怨情转而关注其艳词,并以艳词作为骚体的

2、特色。从汉人的辞赋不分到齐梁文人的骚赋分立,从汉人的区别屈宋到齐梁文人的屈宋并举,体现了这个时期文学观念的演进与文学思潮的变化,楚辞随之而成为了独立的文类。关键词:楚辞文体;魏晋六朝;传播接受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2529(2002)0420103205以屈原《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作品,是随着数量可观的拟包括亡书一共是十一部,十部为魏晋六朝人所作,反映出在骚之作和《楚辞》一书的编纂及注释,在汉代奠定了它的文学这一时期《楚辞》一书受到相当的关注。在上面已经举出的地位和传播基础,但楚辞作为一种文体的确认,则是在魏晋三部之外,还有:楚辞九悼一卷,杨穆撰;参解楚辞

3、七卷,皇甫六朝时期。比如,汉人在论说中是“骚”“赋”不分的,而在魏遵训撰;离骚草木疏二卷,刘杳撰;以及徐邈等五人所撰楚辞晋六朝,不仅“骚”与“赋”在言及时不再混淆,而且,刘勰在音五部,均各为一卷。这些著作,除《九悼》是拟骚之作,其余《文心雕龙》中,萧统在《文选》中,都明确地从文体上将骚与不是注疏,就是注音,各书的卷数都很少,表明这些注疏或音赋区别开来,单独立类。一种文体的确认,关乎它在当时的注都是单独成书,而未与屈原等的楚辞作品相合。如果十一传播与文人对它的接受和认识。魏晋六朝是一个文学意识卷本确是何偃删去王逸注后所得,那么,包括王逸注的十二已走向自觉的时代,辨别文体是当时文人最为关注的话

4、题之卷本或者去掉王逸注的十一卷本就应当是这个时期流传比一。楚辞在这样一个时期的传播与接受情况如何,其传播接较广泛的古本《楚辞》了。受与其文体确立间的关系如何,即为本文所欲探讨的问题。古本《楚辞》的面貌如何呢?西晋时,陆云作《九愍》,其序云“:昔屈原放逐,而《离骚》之辞兴。自古及今,文雅之士,一、楚辞阅读与接受的传播方式莫不以其情而玩其辞,而表意焉。遂厕作者之末,而述九楚辞在魏晋六朝时期的传播与接受,王逸注《楚辞》起到愍。”《(全晋文》卷101)关于《九愍》的写作,陆云在与陆机的了重要的作用。刘宋时,范晔作《后汉书》,收王逸入《文苑信中谈到“:见作‘九’者,多不祖宗原意,而自作一家说。”(同

5、传》,说他“著《楚辞章句》行于世”,可见其书在东汉后期问世上,卷102)在信中,他既称王褒《九怀》为“佳”,又批评《九怀》而在魏晋时期颇具影响。不过,当时人所阅读的并不是王逸之作“恐犹自继”,谓其拟作未能忠实于原作。故他作《九序中所说的十六卷本。《隋书.经籍志》“集部”首列楚辞类,愍》,不仅以九个部分构成,各冠以标题,而且这些标题几乎第一部书即“楚辞十二卷并目录,王逸注”,次为“楚辞三卷,全都取意于《九章》篇目,并且次序相合:第一《修身》,对《惜郭璞注”,下有小字曰“:梁有楚辞十一卷,宋何偃删王逸注,诵》;第二同名《涉江》;第三《悲郢》,对《哀郢》;第四《纡思》,亡。”汉人注经,通常经是经

6、,传是传,各自成卷。如果王逸的对《抽思》;第五《行吟》,对《怀沙》;第六《考志》,对《思美人》;注是循汉代之例而单独成书,那么梁之《楚辞》十一卷,就是第七《感逝》,对《惜往日》;第八《□征》,对《桔诵》;最末一篇何偃删去十二卷本的王逸注后所成。《隋志》著录楚辞作品的标题遗失。从陆云的夫子自道与文章面貌,可以知道,这X收稿日期:2002202226作者简介:蒋方(19502),女,湖北武汉人,湖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张忠智(19602),男,中国台湾人,台湾远东技术学院讲师。103篇《九愍》是自觉地完全模拟《九章》之作,则他所读古本《楚体,那是为了更加贴近屈原其人的缘故,而不在意骚体与当辞》中

7、《九章》的编排,是与今天的《九章》完全一致,则古本与时盛行的大赋有什么区别,故对屈原作品以“赋”相称。因今本的差异当不会太大。由此可见《楚辞》一书于保存和传此,与其说两汉文人在阅读楚辞,不如说他们是在阅读屈原。播屈原诸人的作品实有大功。在与陆机的信中,陆云还谈魏晋以后的文人则不同。他们读《楚辞》,揣摩楚辞,对到“:尝闻汤仲叹《九歌》,昔读《楚辞》,意不大爱之,顷日视屈原作品的形式更感兴趣。首先,为楚辞作注,他们注重的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