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白对魏晋人物的接受

论李白对魏晋人物的接受

ID:22459558

大小:2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9

论李白对魏晋人物的接受_第1页
论李白对魏晋人物的接受_第2页
论李白对魏晋人物的接受_第3页
论李白对魏晋人物的接受_第4页
论李白对魏晋人物的接受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李白对魏晋人物的接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李白对魏晋人物的接受  摘要:李白诗歌常言及魏晋人物,包括魏晋名士以及魏晋小说中的人物。从这些人物出现的频率以及诗中使用的典故可以看出李白对魏晋人物的接受。经过整理李白诗歌中出现的魏晋人物,发现李白诗中的魏晋人物重复率很高,主要体现在归隐、任诞、诗酒三个方面。  关键词:李白;魏晋人物;用典;接受  李白诗歌中常言及魏晋人物,或引以自比、他比或加以品评,同时总是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感受,因此从中可以看出李白对所引用人物的认识,探讨他对魏晋人物接受。为了更好地了解李白对魏晋人物的接受,笔者进行了归纳整理工作,将李白涉及魏晋人物的诗歌都摘录

2、出来。从这些诗歌及涉及的人物,可以看出李白诗歌中言及的魏晋人物特点。因此,本文将分三部分来进行陈述,一是谈及李白诗中的魏晋人物,二是魏晋人物典故运用技巧,最后根据李白诗中的魏晋人物来分析李白对魏晋人物的接受。  一、李白诗中的魏晋人物  魏晋时期有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志人小说记述了人物的逸闻琐事和言谈举止,如《世说新语》;志怪小说则记述了神仙方士、佛法?`异等内容,如《搜神记》、《神仙传》。小说作为魏晋时期浓墨重彩的一笔,不能不将其考虑进去,因此对李白诗中的魏晋人物的整理会分成两类:一类是魏晋名士,一类是魏晋小说中的人物。  李白诗中的

3、魏晋名士重复率非常高,谢安出现了24次,“谢安”7次,“谢安屐”、“谢安墩”各一次;陶渊明出现了24次,其中“陶渊明”3次,“陶令”9次,“陶潜”2次,泉明1次。此外,王子猷、阮籍等人的出现频率也很高。因为诗中谈及的人物常常重复出现,故该人物事典也被多次反复使用,如陶渊明辞官归隐、谢安隐东山、王子猷访戴、山简醉酒。  李白言及魏晋名士时非常重视人物的典型性,所选取的都是大家最为熟知的事迹:山公是醉酒的典型,用山公上马、山翁醉来描述;陶渊明是归隐的典型,用武陵源、秦人、桃花源、五柳、辞彭泽来描述。这些大家非常熟悉的典故常常诗人都不觉是在用

4、典实际上在某一事迹的典型人物其实不只一个人,如醉酒的典型除了山简还有刘伶,但是李白诗中从未引刘伶的事迹来表示醉酒。也许李白认为山简醉后骑马、倒接篱自有一种风流,故也有诗云“山公醉后能骑马,别是风流贤主人”,这是一种豪放。而刘伶纵酒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则似乎太过狂放了。所以李白在人物选择上不仅仅是家喻户晓而且还需与诗人自己的秉性相符。  李白诗中有魏晋时期小说中的人物,多是一些神仙道士,如麻姑、金华牧羊儿、陶安公。出现次数最多的是麻姑,麻姑最显着的特点是寿命长及像手像鸟爪,对于手像鸟爪这一特点李白进行了生动的描写――“麻姑搔背指爪轻”,将《

5、神仙传》中的想象进一步延伸,想到麻姑手像爪以挠背是一种享受,这种幽默的语气描写出来别有一番滋味。《下途归石门旧居》中的“陶公”是指陶安公,是《搜神记》中的六安铸冶师,此处也表露其归隐之心。  除了神仙道士,李白诗中还引用了魏晋虚构人物比较奇异的故事。《上留田行》借用京兆天真兄弟想对堂前的紫荆树也平分,但是没想到刚有这决议树便似火燃般枯死。三人见后大惊,想到树本同株,更何况人,于是兄弟和睦,成为孝门。李白用这个故事对永王?U战败被杀发出的感慨,叹唐肃宗兄弟不能相融。用这个虚构的例子恰到好处,以树的枯荣喻一家的兴衰和睦,奇异而形象。  李白

6、诗中大量出现魏晋人物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魏晋人物也是处于一个较混乱的局势,而李白则处于唐朝有盛而衰的转折时期,时局不断动荡。于是李白和魏晋人物也有同样的矛盾,究竟是为了济苍生而出仕还是寄情山水而归隐,这些李白都可以从之前的前辈那得到一些启发。另一方面是魏晋人物追求自由,重视人的主体性。唐朝盛世营造出来的开放文学使得唐代文人眼界开阔,胸襟豪放,少思想顾忌,同时这也与李白性格中热爱自由,虽是布衣却藐视权贵的狂放不羁不谋而合。于是李白诗中出现了大量的魏晋人物,虽也有调侃戏谑,但大多都是对魏晋人物的赞赏。  二、魏晋人物典故的运用  李白

7、诗中多言魏晋人物,其实可以说是对魏晋人物典故的运用。魏晋人物典故运用得当用典不是李白诗歌的明显特征,但这不代表李白不用典,归根原因是李白善于用典,恰如清代袁枚说的“用典如在水中着盐,但知盐味,不见盐质”①。李白惯于用典却不给人以匠气,在于其善于用典。李白善于用典表现在明用典――浑然一体、暗用典――无迹可寻及推陈出新用典。  明用典故,便是直接引用,一看便知。李白选取的多是熟悉的典故,使得读诗时没有障碍。但真正做到浑然一体,还是需要诗人匠心独具的剪裁,使典故得到新的生命与诗歌融为一体。如《襄阳歌》中将唱山简事的那首儿歌进行了改写化用,由原

8、来的五言儿歌改成了七言,先从日夕写起,写落日的景象然后引出日落西山时那倒着接?那副醉呼呼的模样。同时增加了旁观者襄阳小儿的拍手看笑话的场面,“齐拍手”写出小儿不止一个、“拦街”这一动作给人很强的临场感,“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