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敦煌变文中的_忽_类假设连词_潘志刚

论敦煌变文中的_忽_类假设连词_潘志刚

ID:38201908

大小:246.6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9

论敦煌变文中的_忽_类假设连词_潘志刚_第1页
论敦煌变文中的_忽_类假设连词_潘志刚_第2页
论敦煌变文中的_忽_类假设连词_潘志刚_第3页
论敦煌变文中的_忽_类假设连词_潘志刚_第4页
论敦煌变文中的_忽_类假设连词_潘志刚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敦煌变文中的_忽_类假设连词_潘志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1年第1期敦煌研究NO.1.2011(总第125期)DUNHUANGRESEARCHTOTAL125论敦煌变文中的“忽”类假设连词潘志刚(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45)内容摘要:“忽”及以它为语素构成的一些复合词,在敦煌变文中有时用作假设连词。“忽”作假设连词在中古已产生,是副词用法的进一步语法化。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认为“忽”作假设连词是“或”的同音假借字,情况并非如此。“忽若”、“忽如”、“忽其”用作假设连词是通过同义复合而形成的复合词。“忽然”、“忽尔”、“忽而”是“忽”加词缀构成

2、的复合词,它们由于受到“忽”、“忽若”、“忽如”、“忽其”作假设连词的类推作用而产生出相同的连词用法。关键词:敦煌变文;忽;假设连词;来源中图分类号:H141文献标识码:A文献编号:1000-4106(2011)01-0112-05Onahypotheticalconjunctions“Hu”inDunhuangpublicLecturewritingsPANZhigang(SchoolofHumanitiesandPublicAdministrationofJiangxiAgriculturalUniversity,Na

3、nchangJiangxi330045)Abstract:Theword“Hu”andsomecompound-wordswhichconcludethemorpheme“Hu”sometimeswereusedashypotheticalconjunctionsinDunhuangpubliclecturewritings.Theusageofhypothet-icalconjunctionof“Hu”haspopularinChineseMedievalperiod.Thegrammaticalizationofthe

4、usageofad-verb“Hu”isnotahomophonicborrowedcharacterofthehypotheticalconjunction“Huo”.“Huruo,Huru,Huqi”arecompound-words.Theirusagesofhypotheticalconjunctionwerecompoundedbysyn-onyms.Thephrasesof“Huran,Hu'er,Hu'er,”arealsocompound-wordsandareconstructedbyaddingasuf

5、fixonthestemmorpheme“Hu”.TheirusagesofhypotheticalconjunctionpracticedinModernChinesewereresultsoftheanalogyroleofthehypotheticalconjunctionsof“Hu,Huruo,Huru,Huqi”.Keywords:DunhuangPublicLectureWritings;Hu;HypotheticalConjunction;Origin敦煌变文(简称变文)产生于晚唐五代时期,研究近代汉语的重

6、要资料。它里面有很多晚唐五为民间流行的通俗讲唱文学,作品中有丰富的口代特有的词汇,也有一些新的语法形式。比如“忽语,自发现后一直被汉语史研究者看重,把它作为然”一词,自上古汉语起,即可作副词,中古后成为收稿日期:2009 ̄02 ̄31作者简介:潘志刚(1974—),男,湖南省武冈市人,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博士。·112·常见用法,但在变文中它还可以用作连词,像《捉轻易认定它们古音接近。据我们查阅《左传》、《论季布传文》中“忽然买仆身将去,擎鞭执帽不辞辛”语》、《战国策》、《韩非子》、《史记》、《汉书》等先秦的

7、“忽然”,就是一个表假设语义关系的连词,可以两汉的重要文献典籍来看,均未见有“忽”通“或”理解成现代汉语中的“如果”、“假如”。与“忽然”同的文献用例。因此,“忽”和“或”构成同音假借的条有连词用法的,变文中还有“忽若”、“忽尔”、“忽件并不具备。而”、“忽期”、“忽”、“忽其”、“忽如”、“若忽”等词。其次,从《通释》中所举正面证明“忽”是“或”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姑且称这些词为“忽”类连的假借字的例子看,我们认为这些例子中的“忽”词。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以下简称《通都不宜理解成“或”的同音假借字,有的“忽”仍然

8、释》)对这些词作了解释,今天我们重提出来,只是是副词,是“忽”从古沿用至今的主要用法,还有的想就其连词用法的来源作些探讨。可以从其它方面得到合理的解释,试一一分析之。《通释》所举第一个例子及其解释是:一“忽”作假设连词并非“或”的同音假借唐人刘恂《岭表录异》(《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卷中:“彼中居人,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