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溶液 人教版

初三化学溶液 人教版

ID:38195057

大小:4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07

初三化学溶液 人教版_第1页
初三化学溶液 人教版_第2页
初三化学溶液 人教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溶液 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三化学溶液一.本周教学内容:(一)溶液1.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并能分辨溶质和溶剂。2.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3.溶液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并能区分浓溶液和稀溶液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三)溶解度1.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2.溶解度的概念和有关概念的计算二.重点、难点:1.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2.溶解度的概念和有关概念的计算【教学过程】一.溶液1.概念: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均一是均匀的意思,稳定意味静置后不会产生

2、沉淀和分层的现象。2.在溶液里,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例如,CuSO4溶液中,水是溶剂,CuSO4是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无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把水看作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3.注意事项⑴溶液一般是透明的,但透明不一定无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之和。但溶液体积不等于溶质体积和溶剂体积之和,这是受

3、到分子间的间隔影响。⑵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的生成物。例如,将锌与适量稀硫酸反应,锌逐渐溶解,但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锌,而不是锌。也就是说,形成的溶液是硫酸锌的水溶液,而不是锌的硫酸溶液,。又如,碳酸钙溶于稀盐酸,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钙。还有将蓝矾(胆矾)溶于水时,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铜,而不是胆矾。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概念: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1)首先要指明一定温度,一

4、定的溶剂量。因为溶液饱和或不饱和与温度有关,也与溶剂质量有关。例如,20℃时,31.6克硝酸钾溶解于100克水中得到饱和溶液。20℃时,31.6克硝酸钾溶解于110克水中则得到不饱和溶液;25℃时,31.6克硝酸钾溶解于100克水中也是不饱和溶液。所以,讲饱和或不饱和,一定要指明温度和溶剂质量(2)强调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例如,20℃时,31.6克硝酸钾溶解于100克水中得到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而31.6克氯化钠溶解于100克水中得到氯化钠不饱和溶液。所以讲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一定要强调溶质。用心爱心专心125号编辑32.浓溶液和稀溶液为了粗略地表示溶

5、液里溶质含量的多少,常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含溶质多的溶液是较浓的溶液。含溶质少的溶液是较稀的稀溶液。溶液的浓和稀,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来认识溶液的性质。溶液的浓稀,是指一定质量的溶液中含溶质的多少,多的则浓,少的则稀。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是指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能否溶解溶质,能溶解的为不饱和溶液,不能溶解的为饱和溶液。例如,20℃时,100克水中溶解31.6克硝酸钾,所得溶液既是饱和溶液,又是较浓溶液,若将30克硝酸钾在此温度下溶解在100克水中,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但仍为较浓的溶液。在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0.00024

6、克BaSO4,此时所得溶液显然很稀,但它是饱和溶液,由此可见,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若同一温度下,同一种溶质溶解在同一种溶剂中,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升温或加溶剂。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降温、加溶质或蒸发溶剂。三.溶解度1.物质的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的能力叫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跟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不相同,不同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相同。溶解性粗略地、定性地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而溶解度精确地、定量地

7、衡量物质溶解性的大小。如20℃时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见下表(S表示溶解度)溶解度S〉10克10克〉S〉1克1克〉S〉0.01克S〈0.01克溶解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⑴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例如,NaCl在20℃时的溶解度为36克,表示的意义就是:在20℃时,100克水中溶解36克氯化钠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或者说,在20℃时,100克水最多能溶解36克氯化钠。⑵在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时,要抓住四个要点:①

8、在一定温度下,因为每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