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逍遥游”之“小大之辩”思想探微

庄子“逍遥游”之“小大之辩”思想探微

ID:38190896

大小:58.6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6

庄子“逍遥游”之“小大之辩”思想探微_第1页
庄子“逍遥游”之“小大之辩”思想探微_第2页
庄子“逍遥游”之“小大之辩”思想探微_第3页
资源描述:

《庄子“逍遥游”之“小大之辩”思想探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南昌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OFNANCHANGCOLLEGEOFEDUCATION第24卷第3期Vol.44No.32009庄子“逍遥游”之“小大之辩”思想探微柯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摘要:本文从先秦时期哲学家庄子的“小大之辩”思想出发,简要分析了庄子哲学的自由和逍遥的精神,阐明了庄子哲学的超越精神和达观态度,指出了庄子的“小大之辩”思想是顺应自然之性的体现。关键词:小大之辩自由超越中图分类号:B2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567(2009)03-0082-03道家学派的思想领袖庄子素来是“逍遥自在,超然物外,遗世独立”精

2、神的代言人。《庄子》内篇的《逍遥游第一》正体现了庄子哲学的绝对自由的精神旨趣,抒发了超越物我、遁世绝尘的思想境界。“逍遥游”是庄子哲学的思想内核和精神寄托。庄子的“逍遥游”是寻觅个体人的精神安顿之所,建构个体人的精神家园的心灵之游;是逃遁礼教和尘嚣的纷扰,摆脱功名利欲的束缚,打破一切时空的限制,超脱于人类社会之外的“游”。庄子的“游”是像列子一样的“御风而行”,是要达到“乘天地之正,御六气[1]之辩,以游无穷”的全然自在境界的神游。《逍遥游》一篇除阐发庄子的纯粹自由而无所待之游而外,实际上还揭示了“小大之辩”的哲学内涵。庄子在开篇展现了“其大不知几千里也”的鲲和

3、“其背之大不知几千里也”的大鹏的形象,形容大鹏的双翼若“垂天之云”,并能乘培风扶摇直上,飞向南冥的巨大天池。鲲鹏是庄子哲学中“大”的化身,是庄子对理想中辽阔无垠的“大”的理解。接着,庄子引出了[1]“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的蜩与学鸠,通过蜩与学鸠对大鹏的嘲讽和对自己的描述,庄子所要表达是他对与鲲鹏相对立的“小”的认识。实际上,庄子的“小大之辩”是贯穿于“逍遥游”中的一个思想主线,从中体现出庄子哲学的价值取向和终极追求。一、小大之辩———超越人类局限性的精神诉求庄子在将蜩和学鸠与鲲鹏进行对比后,提出了“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观点,意思是

4、说“智慧小的不如智慧大的,寿命短的不如寿命长的”。随后,庄子谈到了他推崇“大”的和“长久”的事物的原因,即寿命短的“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而寿命长的冥灵“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1]秋”,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普通人的生命就像朝菌和蟪蛄一样稍纵即逝,因此也只能艳羡彭祖的八百岁长寿,这对于人类来说是很可悲的。普通人由于自身的限制性只能像池沼边的小雀一样满足于“腾跃而上,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的得意境界,不能达到像大鹏一样“绝云气,负青天”,抟[1]风九万里而适南冥的广阔高远的大自由境界。庄子通过构造渺小与广大、短暂与长存的强烈反差,表达的是突

5、破人类自我条件局限性的渴望和对辽远至大的自由行动的天地的想望,体现的是他追求广博与无限的精神福祉。庄子通过在《逍遥游》中塑造鲲鹏、冥灵、大椿等这些神话中看似离奇、荒诞的超验存在,劝导世人挣脱日常经验感知和常识的枷锁,追求游于世外,自我与宇宙相合的精神境界,达到超我的状收稿日期:2009-08-15作者简介:柯萌(1989-),男,江西南昌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2006级本科生。第24卷第3期柯萌:庄子“逍遥游”之“小大之辩”思想探微83态,实现精神的升华。实际上,小大之辩的思想暗含着只有摆脱世俗红尘的羁绊,揭开现实自我心灵的遮蔽才能回归原初的本心和本我的主张。庄

6、子哲学中的“小”与“大”的区别,就在于人类是否突破自身的一些天然制约,达到真正逍遥的精神层次。然而,笔者在这里也必须指出,庄子并不是要排除人类自身的一切限定性要素,而是要摒除和超越自身条件中限制其自由和发展可能性的因素,因为庄子能够很清楚地意识到有些限制条件不仅是人类无法克服的,而且是人类赖以存在于世界的重要依据。因此,庄子对于人类局限性的认识是全面而辩证的。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鲲鹏的“巨大”并不是至大无外,没有界限的“大”,大椿长寿也并不代表它是世间永恒的存在。庄子所提倡的只是突破人的障碍性的局限,使人们趋向于博大心灵和长久精神的思想境域。另外,十分重要的一点是,

7、庄子哲学思想所暗示的突破人类局限性的内涵并不包括完全否定自身和刻意的改造人的本性,因为这种做法势必会造成人性的扭曲和变质,显然背离了庄子哲学精神的初衷。二、小大之辩———修炼达观的心理态度庄子虽然在《逍遥游》中截然区分了事物表征上的“小”与“大”。但实际上,庄子的目的并不在于通过论证“小大之辩”而扬大抑小。在世间,无论是微小的事物还是庞大的事物都是极其有限的存在。庄子的“齐物论”包含了“以道观物,物无贵贱大小之分”的观点。他认为,我们需要把握作为人世间的最高本体的“道”。体悟“道”的精神内涵后方可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道”是世间最高的和

8、永恒的存在,那么,以“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