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189013
大小:195.7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5
《中国历史会考课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中國歷史會考課程五四運動【五四運動】【五四運動之背景】一.南北分裂:南北軍閥混戰,內政紊亂,國人人對南北和議無望,中國難以統一。二.反日情緒:自民國成立,日本侵華之野心逐步顯現,先後有二十一條,進兵青島、山東等事件,國人不滿日本之情緒,日益高漲。三.外交受挫:中國在巴黎和會中,有關山東問題之交涉,遭受挫折,使國人憤慨軍閥之誤國,故提出`外爭主權,內除國賊'之口號。四.愛國思想:民國成立後,國人之愛國觀,日漸加強,五四運動可謂為愛國思想之表現。五.文化革新:中國處於中西文化、思想及制度之衝突時代,知識界方面認為傳統之思想及文化
2、束縛過甚,難求適應當前世界潮流。六.新思潮之激盪:胡適、陳獨秀等人之提倡新文化運動,傳入各種西方學術思想,新思想日漸蓬勃。而民主、科學救國之思想,也日漸深入人心。【五四運動之經過】一九一九年五月,中國在巴黎和會外交失敗,列國將德國在山東之權益交予日本,消息傳至中國,引起國人的憤慨。紛紛遷怒於現任交通總長曹汝霖、幣制局總裁陸宗輿、駐日公使章宗祥。北京大學教授首先嚴詆和會與政府當局,學生與社會領袖同起抗爭。北京外交協會定五月七日為國恥紀念日,舉行示威。北京大學學生則號召北京十三間大專學校學生提前發動。五月四日,三千餘學生2中國歷史
3、會考課程五四運動齊集天安門,先往使館區,要求英、法勿助日本,為中外警所阻,乃轉趨曹汝霖住宅,時人數增至四千餘人,群情激憤,乃至闖入曹宅,曹汝霖匿避,在場之章宗祥為群眾毆打,並火燒曹宅。結果學生三十多人被捕。是為`火燒趙家樓'事件。五月五日,為援救被捕學生,要求懲辦賣國官員,拒簽巴黎和約,乃實行罷課。五月六日,大學、專上、中等學校等學生組成北京學生聯合會。上海、天津及留日之學生,以及各地社會團體紛紛支持。總統徐世昌乃釋放學生,各校復課。但在段祺瑞的脅逼下,政府禁止學生再糾眾擾亂秩序,滋事學生交法庭辦理,慰留曹汝霖,並迫北京大學校
4、長蔡元培辭職。五月十九日,北京學生總罷課,宣傳反日,抨擊政府。日本要求禁止學生活動,日艦更集中天津、上海、南京、漢口。於是全國大小二百餘城學生一致罷課,北京教職員聯合會同時成立,以為後援。段祺瑞不顧反對,主張簽字和約。六月二日,北京再逮捕學生。六月三日,學生大隊出動,被捕約四百人,六月四日,宣傳講演的學生倍增,被捕七百餘人,有五千餘人自請入獄。政府無奈撤退包圍北京大學軍警,徐世昌派人慰問學生。五四運動初起,學生呼籲全國工商界一致擊持,反應強烈。六月五日,上海罷市,繼之各大城市陸續罷市有,同時工人又進行罷工。最後政府無奈,乃於六
5、月十日罷黜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六月十二日,上海罷市結束,工人復工,但仍抵制日貨,提倡國貨。學生則以拒簽和約之要求未完成,不肯復課。六月十六日,正式在上海成立全國學生聯合會。直至中國正式拒簽和約,始於七月二十二日,由全國學生聯合會宣告停止罷課。五四運動終取得勝利。3中國歷史會考課程五四運動【五四運動之影響】一.拒簽和約:由於國人反應強烈,學生罷課、商人罷市、工人罷工,北京政府終於在國人壓力下,正式拒簽巴黎和約,初次表現了中國的獨立自主外交。二.提倡國貨:巴黎和會事件,國人反日情緒大為高漲,乃紛紛抵制日貨,而提倡國貨,希望促進
6、本國經濟。三.新文化運動:國人反思,以中國屢受列強欺壓,源於中國的落後封建,及產生革新文化之思想,引入西方思想文化,以促成中國文化的革新。4中國歷史會考課程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清末政治腐敗,有識之士乃投身革命,以為推翻滿清,可建立理想之中國,但民國建立後的種種現象,令他們大為失望,乃苦思救國之道,感到以往之變革,多偏重西方形式之模仿,而未能觸及西方民主社會的根本精神。他們認為變革政治,首須變革社會,變革社會,首須變革人心。必須建設適合時代的、進步的新觀念、新信仰、新人生觀,亦即新文化。就是說要摒棄傳統,徹底西化,先致力於新思
7、潮,或新文化運動。清末,蔡元培等出版《新世紀》周刊,宣傳政社會學說。一九一四年,章士釗在日本創辦《甲寅雜誌》,以闡揚民主憲政為宗旨。同年,留美學生發起「中國科學社」,出版《科學》雜誌,以介紹科學技藝為宗旨。一九一五年九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後改名《新青年》),在創刊號上,他發表了《敬告青年》一文,提出了人權和科學的口號,揭示了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就是提倡民主和科學。提倡民主,即反對專制的政治制度,於是就要抨擊維護專制,主張復古的孔孟學說;提倡科學,即反對迷信,於是就要摒棄一切不合理的信仰。早
8、期的新青年雜誌上,不少的作者就針對這兩方面,提出了不少意見。一九一七年一月,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他對各種學說,依思想自由的原則,一律兼容並收。對於教員,一以學詣為主,講授以不背思想自由為界限。對於學生,破除其做官發財思想,及專己守殘陋風,擴大治學範圍。他聘陳獨秀為文科學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