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对特殊语言现象的关注

浅谈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对特殊语言现象的关注

ID:38187100

大小:53.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07

浅谈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对特殊语言现象的关注_第1页
浅谈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对特殊语言现象的关注_第2页
浅谈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对特殊语言现象的关注_第3页
浅谈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对特殊语言现象的关注_第4页
浅谈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对特殊语言现象的关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对特殊语言现象的关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对特殊语言现象的关注[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教学中过分强调诗歌的情感教育和思想理解而忽略了基本的语言层面的基本阅读,导致同学们不能细致理解诗歌意义,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不了诗歌的魅力。所以,本文就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的需要重视的语言问题进行分析和理解,希望可以提出一些看法与同行一同研究讨论。[关键词]诗歌鉴赏教学语言现象语音炼字句式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华夏文明灿烂的长卷中,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仅唐一代,就有奔放飘逸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通俗平易的白居易,清新俊拔的杜牧,奇诡险怪的李贺,绮

2、丽精工的李商隐。他们的诗歌如山一样巍峨高耸,如海一般波澜壮阔。他们多姿所采的创作,让诗歌的天空云蒸霞蔚,五彩缤纷。一首好的诗歌能增进人的见识,熏陶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境,提高人的文化修养,因此,在中学阶段能初步理解,鉴赏,评价古代诗歌应成为高中生必修的语文素质。可是,该如何培养同学们的基本诗歌鉴赏能力,让他们既要完成《考纲》的培养要求,还要让同学们尽可能的提高阅读古诗的兴趣,这是摆在很多语文老师面前的一大研究课题。目前,在新课标的改革中,很多语文老师对诗歌鉴赏的教学重在对同学们进行粗放式的引导,他们强调的是如何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情景、意境、思想和情感等

3、等,忽略了诗歌最基本的字词句的解释,使得同学们很容易凭着感觉去鉴赏诗歌,让他们觉得中国古典诗歌有些“阳春白雪”之感,不可亲近。我们《考纲》中却有明确说明: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当我们的教学和考试脱节,同学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无法应付最起码的考试要求之时。同学们很容易就对古诗鉴赏产生一种恐惧心理,或熟视无睹,或敬而远之,或望而却步,或一脸茫然,不知所云,或瞎猜乱想,曲解诗意。其实,阅读古典诗词作品跟阅读其他文学作品一样,包含理解和鉴赏两个过程和层次。理解,指搞懂诗词作品的词义、句意、段意、全文大意。亦即弄明白它说的是什么意思。鉴赏,指鉴别和欣赏作品的语言、写

4、作方法、篇章结构的表现力量,鉴别和欣赏它的思想感情和主题的社会意义,并对这一切做出恰当的评价,亦即体会它写得怎样好,怎样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从而品味它的艺术魅力。要在短期内迅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理解诗歌,首先必须设法使自己进入古典诗歌的情境之中。要进入情境之中,就必须从解读诗歌的语言入手,了解古典诗歌的基本特点,表达范式,相关的背景,以及起承转合等诗歌的基本常识。所以,“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想提高同学们的基本鉴赏能力,我觉得我们在进行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去培养同学们对古典诗歌语言的理解能力,特别是应该有重点的去关注诗歌中的一些特殊现象。那么,在平时的古诗教学中我们

5、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注意诗歌的语言教学中出现的特殊现象呢?我认为,语言的问题是一个比较庞大体系,概括起来起码应该包括语音、字词、句子等几个方面,这也说明古典诗歌的鉴赏和古文阅读有共同的基础。下面我将对这几个方面分别理解。(一)语音问题辛弃疾《青玉案》“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一句中的“转”这个多音字应该读“zhuǎn”还是读“zhuàn”呢?正确的读音直接关系到对整个诗句的理解:当读“zhuǎn”时,解释为“改变方向、位置、形势、情况等”。我们一般把“玉壶”理解成为“月光”,这和“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水调歌头》)中的“转”意义相近

6、。当读“zhuàn”时,解释为“转动”,那“玉壶”就应该解释为“精美的彩灯”。上面的例子提示我们准确诵读古诗中字词决定我们对古诗的理解。明末杰出的古音学家陈第曾说:“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语音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不断的变化和发展,用现代汉语的思维去鉴赏古典诗歌就应该注意到古今语音之区别,这种区别也主要集中在多音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等几种古诗用字上。我们要准确诵读古诗,理解其含义,首先还得关注这些特殊的语音问题。1、通假字现象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原本当用的字叫

7、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从声音上看,通假字与被通假字具有或同音、或双声、或叠韵的关系。面对古典诗歌出现的通假现象,我们一定要让学生特别重视本字的读音和意义。例如《诗经·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能不能读准和解释“爱”字直接关系到全句的理解,在这里“爱”通“薆”,隐蔽、遮掩之意。“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中的“见”同“现”,解释为“呈现”。“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短歌行》)中的“掇”同“辍”,有“停止”之意。由此可见,对诗歌中通假字的正确理解非常重要,直接与全句诗甚至是全首诗的理解有直接关系。2、多音字现象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