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部分重点内容

中国法制史部分重点内容

ID:38180231

大小:3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4

中国法制史部分重点内容_第1页
中国法制史部分重点内容_第2页
中国法制史部分重点内容_第3页
中国法制史部分重点内容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国法制史部分重点内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法重点4绪论(1)中国法制史发生和发展基本线索:中国法制的雏形,宗法制的法制,封建君主专制的法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法制,人民民主法制(革命根据地法制)。(2)中国古代法制的基本特点(即中华法系的主要特征):①法律以君主意志为转移;②法律以礼教为指导原则和理论基础;③法律以刑法为主;④司法从属于行政。第一章夏、高的法律制度(1)中国法的起源:中国法起源的特点,对中国法发展的影响。(2)夏朝法制的简况:"奉天罚罪"的法律观,"禹刑"及"肉刑"。(3)商朝的神权政治与法制:"率民以事神"的法制指导思想及其主要表现、特点。(4)商

2、朝法律的主要内容:"天命"、"祖命"与"王命","五刑",神明裁判。第二章西周的法律制度(1)周初法制的指导思想: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其主要内容:"敬天保民","明德慎罚","亲亲"、"尊尊"。(2)宗法制与西周法制:宗法制的概念,宗法制的基本原则,宗法制与西周法制的关系。(3)西周的礼与刑:"周公制礼",礼的性质、主要内容及其作用,礼与刑的关系,"出礼入刑";西周刑法的主要原则,"九刑"。(4)西周的所有权和契约关系:土地所有权及其演变,契约关系:"质剂"、"傅别"。(5)西周的婚姻、家庭和继承:婚姻成立的要件,"六礼";解

3、除婚姻的要件:"七出","七出"的限制:"三不去";嫡长子继承制。(6)西周的诉讼和审判:"狱"、"讼"有别,"五听"。第三章春秋战力时期的法律制度(1)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的争论及其意义:郑国子产"铸刑书"及其争论,晋国"铸刑鼎"及其争论、公布成文法的历史意义。(2)战国时期法制的指导思想:①推行法治,"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②公布法律,"布之于百姓";③"行刑,重其轻者"。(3)魏国李悝的《法经》:《法经》的结构、主要内容、意义;《法经》的编制体例及其对后世封建法典的影响。(4)秦国商鞅的法制改革:其改革的性质、

4、主要内容和对于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意义。第四章秦朝的法律制度(1)法制指导思想:以商秧、韩非法家理论为主的法制指导思想;"法令由一统","事皆决于法",以刑杀为威。(2)《睡虎地秦墓竹简》(《云梦秦简》):《云梦秦简》的发现,《云楚秦简》的主要内容。(3)法律形式:律,令(制、诏),式,法律答问,廷行事,课、程等。(4)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①以身高确定刑事责任年龄;②区分有无犯罪意识;③区分故意与过失;④并合论罪;⑤共犯加重;⑥自首减刑;⑦诬告反坐。(5)刑罚和犯罪:秦朝的刑罚体系及其特点,秦朝的主要犯罪及其特点。(6)所有权:

5、商秧变法始以爵秩等级来确定占有土地的多寡,以"封"作为土地所有权的标界;"为田开阡陌封疆","使黔首自实田"。(7)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皇帝制度:中国皇帝制度的确立、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8)中枢行政机构和地方行政机构: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乡、里、亭),道。(9)官吏管理制度:任官标准与限制,选任方式,秩禄制度,考课与奖惩制度。(10)司法制度:①司法机构:中央有廷尉与御史大夫;地方为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合一,分为郡县两级;乡、亭也有一定的调解、治安功能;②诉讼制度:纠举与自诉,"公室告"与"非公室告",受理程序与"爱书"

6、制度,审判程序,"读鞫"与"乞鞫"。第五章两汉的法律制度(1)汉朝法制指导思想的演变:汉初以"黄老学派"思想为主并辅之以法家思想的历史背景及特点;汉武帝以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背景,"德主刑辅"。(2)两汉的立法活动:"约法三章",《九章律》,《傍章》,《越宫律》,《朝律》,《沈命法》,《通行饮食法》,《左官律》,《阿党附益法》,《酎金律》,《事国人过律》。(3)两汉法律形式:律,令,科,比。(4)两汉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刑事责任年龄,法律时效,亲亲得相首匿,先自告除其罪,"先请"制度。(5)汉文帝的刑制改革:汉初文

7、帝、景帝刑制改革的历史背景,其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6)两汉的主要犯罪:妨碍加强中央集权的犯罪,妨碍加强君主专制的犯罪,妨碍维护皇帝尊严及保护皇帝安全的犯罪,妨碍镇压农民反抗的犯罪及其具体罪名。(7)两汉的财产继承制度:提倡"同居共财",出现诸子均分的情况,遗嘱继承出现。(8)两汉的行政管理4制度:中央的三公九卿制,地方从郡国并立发展到郡县制。(9)"春秋决狱":"春秋决狱"的原义,董仲舒"春秋决狱"的实践,"春秋决狱"的历史意义。第六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1)法制指导思想:①三国时期,"拨乱之政,以刑为先";②两

8、晋时期,纳礼入律;③南北朝时期,礼律进一步结合。(2)法律形式:科、科条、律、令、格、式、故事等概念,首次区分律、令。(3)法典编制体例:从三国曹魏《新律》到《北齐律》,律典篇章编制体例的演变及其意义。(4)纳礼入律:"八议","官当","准五服以制罪","重罪十条"。(5)"九品官人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