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262335
大小:332.50 KB
页数:64页
时间:2018-09-21
《中国法制史文档(部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钗头凤·陆游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绵书难托。莫,莫,莫!钗头凤·唐琬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第一节春秋时期法律制度的变化一、春秋时期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一)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形成;鲁国:“初税亩”(二)郡县制代替分封制;(三)礼制的衰落。二、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一)成文法的制定
2、与公布1、郑国“铸刑书”2、邓析的“竹刑”3、晋国“铸刑鼎”(二)公布成文法引起的论争(三)公布成文法的意义第二节战国时期的法律发展一、各国的变法及立法活动(注:以法家思想为立法指导思想)二、李悝的《法经》(一)《法经》的含义《法经》,是战国初期魏相李悝在总结春秋以来各诸侯国新兴地主阶级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所制定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粗具体系、较为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二)李悝制定《法经》的背景其一,在经济方面,推进封建土地私有化;其二,在政治方面,废除旧贵族世卿世禄制,确立量才任用的新型官僚制度;其三,在法律方面,以法家思想为指导、推行“法治”。(三)《法经》的指导思想“王者之
3、政,莫急于盗贼。”(四)《法经》的内容(五)《法经》的阶级本质其一,打击锋芒主要指向农民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其二,维护君主专制;其三,维护封建等级制。(六)《法经》的历史意义1、《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较为完整的封建成文法典;2、《法经》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则和体系;3、《法经》对当时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巩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三、商鞅变法(一)人物简介商鞅卫国人,卫鞅或公孙鞅。后因功封于商,史称商鞅;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法学家,法家理论的主要奠基者。现存《商君书》24篇。(二)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群雄争霸,秦国弱小受歧视。(三)变法的主要内容经济方面1、
4、废除井田制,确认封建土地私有制;2、重农抑商,奖励农业生产;3、统一度量衡。政治方面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2、取消分封制,推行郡县制;3、奖励告奸。法律方面1、改“法”为”律”;2、推行重法严刑政策;3、“令民为什伍”,设立连坐法。(四)商鞅变法的意义: 提高了秦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为秦国后来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第五章秦代的法律制度第一节统一后的秦代法制一、秦朝的法制指导思想(一)“以法治国”(二)“刑无等级”(三)“法令由一统”(四)“弃礼任法,峻法严刑”二、秦代的主要法律形式律、令、式、廷行事、法律答问、法律文告、程、课三、刑事法律(一)罪名(二)刑罚制度
5、笞刑、徒刑、流放刑、肉刑死刑、羞辱刑、经济刑、株连刑(三)定罪量刑的原则1、规定刑事责任年龄2、确认主观意识状态,区分故意与过失3、累犯加重、共同犯罪和集团犯罪加重4、自首减免刑罚,消除犯罪后果减免刑罚5、教唆同罪,教唆未成人犯罪加重刑罚6、连坐原则7、诬告反坐四、民事法律(一)民事权利主体1、国家——皇帝2、官僚、有爵位者、士伍百姓3、作务、商贾、赘婿、后父、隶臣妾4、人臣妾、官奴婢(二)民事权利的客体(三)所有权1、分类:国家所有权和家户私有权;2、所有权的取得与消灭;3、所有权的保护。(四)婚姻家庭和继承制度五、经济法规内容庞杂,涉及商业贸易、资源保护以及农牧业、手工
6、业、财政货币的管理。六、行政法规涉及机构设置、官吏任用、职责、奖惩等方面内容。第二节秦代司法制度一、司法机关(一)中央司法机关丞相御史大夫廷尉(二)地方司法机关郡:郡守、决曹椽县:县令(长)、县丞基层:有秩、啬夫二、主要诉讼制度(一)诉讼程序1、诉讼的提出(1)官诉官诉,即官吏纠举,是指官吏非因个人被侵害,而是按其职责要求对犯罪人向司法机构提起的诉讼。(2)举发举发,是指当事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向司法机构提出的诉讼,有“公室告”与“非公室告”之分。“公室告”,是指控告他人杀伤和盗窃行为的诉讼。“非公室告”,是指父母控告子女盗窃自己的财产,以及子女控告父母、奴隶控告主人肆意加诸
7、自己各种刑罚的诉讼。2、告诉的限制(1)限制子女控告父母以及奴隶控告主人;(2)禁止诬告和轻罪重告,在通常情况下,也不受理对已死亡被告的控告。3、案件的审理(1)原、被告双方到庭(2)讯问(3)调查(4)审讯记录4、案件的判决和再审(二)诉讼原则1、有罪推定原则2、依法律和事实判决的原则3、有条件的刑讯原则“能以书从迹其言,毋笞掠而得人情为上;笞掠为下。”4、证据原则(1)以被告人口供作为主要的定案依据;(2)官吏举告与民人告奸必须举证;(3)各种证据必须详加记录。三、监狱管理制度四、监察制度第六章汉代法律制度第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