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178836
大小:3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4
《人性假设的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人性假设的分析人性假设,就是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它是建立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 美国行为科学家道格拉斯•麦克雷戈在担任安第奥克学院院长期间,提出了管理人的X-Y理论。传统观点(X理论):雇员天生懒惰、工作是为了生活,回避责任、没有抱负等。新观点(Y理论):雇员天生勤奋,能够自我约束,勇于承担责任,具有创造能力,有高层次的需求。所以说,X理论是性恶论,Y理论是性善论。下面是X和Y理论的分析。一、性恶论——X理论 一般认为,性恶论由先秦儒家的集大成者荀子提出,继而为法家代表韩非所发展,在我国历史上有其深远影响。 荀子认为人性本来就是恶的,人都有“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
2、的本性,“人性”就是“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里好愉佚”。如果顺着“好利”的本性发展,就会产生争夺;放纵人的本性,就必定会危害社会,致使天下大乱。所以,“人之性恶”。荀子又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可见,人之性恶又是可以通过人为的办法将之变成“善”的,因此必须进行教育,用礼义对一般百姓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化,使之向善、从善、为善,进行赏罚分明的治理。韩非也认为,人生来就“好利避害”,人与人之间总是“用计算之心以相待”,“利”乃人们行为的实际动力,“故赏罚可用”。荀子说,“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
3、合于善也。”可见荀子理想的国家管理模式是“礼义之治”,“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以求”,管理者要制定礼义,提供必要的规章制度,以调节人们的欲望,以礼义教育人民,建立法制以治理国家,推行刑罚以限制百姓,使社会达到安定而有秩序。 性恶论和义利观是相联系的,它具有明显的历史进步意义。无独有偶,西方的科学管理理论也是建立在“性恶论”基础上。它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就是认为人性是恶的,因而必须采取全过程的控制方法。现代“性恶论”即是美国管理学家麦格雷戈在《企业的人性面》一书中提出的“X理论”,它是对西方传统人性假设——理性经济人的概括。理性经济人从一种享乐主义的哲学观点出发,认为人的一切行
4、为都是理性地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经济人……打算做的一切是尽力扩大他们在未来将获得的利益”,它视经济动机为管理中唯一的激励因素。X理论认为,一般人天性厌恶、回避工作;对大多数人必须运用强迫、控制、督促及惩罚,才能驱使他们努力于组织目标的达成;一般人宁愿被领导,而避免担负责任。这与中国古代的性恶论有着极为相似的一面。性恶论——X理论对于管理意义何在呢? (1)任何管理都不可忽视利益机制和动力机制。利益是人们行为的动力,管理必须重视人们物质利益的满足。(2)组织内部及组织之间由于利益主体的不同存在着竞争。利益的调节和正当的竞争可以促进不同主体实力的增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优胜劣
5、汰,是市场经济的必然法则。(3)用严格的规章制度来规范人的行为,以赏罚分明来实现严格的管理和控制。 性恶论——X理论这种人性假设的核心是认为人的本性自私、懒惰,行为动机源于经济诱因,因此管理的对策是:强化指导和控制,强化监督和条例。管理的任务就是告诉工人该怎样做,做什么,并且监督他们,“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根据这一理论建立的管理模式,是以完成任务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它把人当成“机器人”、“工具人”,认为人只有在完成任务时才具有意义和价值。它忽略了人的社会需求层面因素,这是悖逆人性的。因此,虽然它使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克服了过去管理的放任、无序状态,但由于它本质上背离人性,因而其
6、内在潜力很快就遭到抑制。二、性善论——Y理论 “人之初,性本善”,孟子首先提出“性善论”。他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人之善性是先天所具有的,是人本性所使然。孟子进一步提出“仁政”主张,认为“仁政”就是要“以德服人”,而不是“用力服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所以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国家管理者把这种爱惜别人的心情来实施爱惜别人的政治,那么“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它强调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运用道德的教化,从人的内在因素中去提高人们的自律性,使各方面和谐统一,达到管理的目的。 在X理论基础上提出的“
7、胡萝卜加大棒”管理在西方风行一段时期即遭到多方的诘难与批判。以社会人为核心的Y理论即是对X理论反叛的代表。“社会人”假设认为人是复杂社会系统的成员,他不仅追求经济方面的满足,而且作为人,还需要友谊、安定和归属感。因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社会、心理方面来激励人们的“士气”比单纯的经济刺激更为重要。麦格雷戈认为,X理论是将人类病态行为误为常态,倒果为因,因而提出与之相对的Y理论。该假设认为,一般人的天性并非好逸恶劳,人对于工作的喜恶视工作的情况对他是一种满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