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株香菇菌株间的营养体不亲合性

十株香菇菌株间的营养体不亲合性

ID:38164136

大小:260.2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01

十株香菇菌株间的营养体不亲合性_第1页
十株香菇菌株间的营养体不亲合性_第2页
十株香菇菌株间的营养体不亲合性_第3页
十株香菇菌株间的营养体不亲合性_第4页
十株香菇菌株间的营养体不亲合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十株香菇菌株间的营养体不亲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食用菌学报Z2009.16(2):1~5文章编号:1005-9873(2009)02-0001-05十株香菇菌株间的营养体不亲合性*沈学香,尚晓冬,汪虹,谭琦(农业部应用真菌资源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市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上海201106)摘要:用对峙培养技术在PDA平板上对10株香菇菌株的营养体不亲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菌株的营养体不亲合性表现可分为两种不亲合类型和一种亲合类型。在2次重复实验中表现完全一致的有48对组合,占87.3%;表现不同但仍可认为是亲合类型而不影响结

2、果性质的有4例,占7.3%,分别是135@66、9015@66、9015@7402和Cr04@野生50;表现出相反的结果,影响亲合性判定的有3例占5.4%,分别是Cr04@26、Cr04@申香10号和26@苏香。11株供试香菇菌株间营养体不亲合性的表现以不亲合类型为主,第一种和第二种不亲合类型分别出现86次(78.2%)和13次(11.8%);亲合类型(第三种类型)较少,有11次(10%)。135、939和9015间彼此亲合,它们与其它菌株均表现不亲合。申香10号与26亲合,2菌株与除Cr04和苏香以外的菌株均不亲合。关键词:香菇;营养体不亲合性;拮

3、抗反应担子菌营养体不亲合性(somaticincom-起源于我国,为适应不同环境条件和栽培模式,patibility,SI)是指遗传特性不同的同种担子菌营养我国或使用引进品种或对引进品种定向选育、改体之间的异体识别(同种异体识别,allorecognition)良或杂交培育新品种,目前已经积累了类型众多所导致的不能有效融合(同种异体排斥,的香菇品种。对这些菌种的遗传背景研究也已[1][4~8]allorejection)的现象。与担子菌中存在的控制单经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本文对我核体交配的性不亲合系统不同,营养体不亲合主要国栽培面积较大的10

4、个香菇菌株的营养体不亲在双核体菌丝间发挥作用。现有研究表明营养体合性进行了分析。[2,3]不亲合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异源不亲合,即控1材料与方法制两个菌株营养体不亲合性的多个基因位点只要有一处不同,在菌丝体相互接触时不亲合反应就会1.1供试菌株发生,在接触区出现诸如色素形成、致密菌丝隆起本研究所用的香菇栽培菌株申香10号、或菌丝稀疏等现象,通常也被称为拮抗现象Cr04、135、9015、939、苏香、66、241-4和7402以[1](antagonism)。尽管相对于担子菌全部的遗传及1株野生菌株野生50均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特性而言,担子菌营养体不亲

5、合性所涉及的遗传背食用菌研究所提供。景范围非常有限,但它对于担子菌种群结构,种质1.2亲合性检测方法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并曾作为食用将供试菌株从保藏试管中转接到PDA平板菌品种鉴定的主要方法被广泛应用。(培养皿直径为9cm,培养基量为20mL/皿。下香菇[Lentinulaedodes(Berk)Pegler]在真同),25e、黑暗中培养至菌落直径约为4cm。菌分类上属于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伞菌然后用一号打孔器在菌落边缘内侧打孔,在PDA目(Agaricales)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小香平板中

6、央接2块要对峙培养的菌丝块,相距约为菇属(Lentinula),主要分布于我国及东南亚,是1cm,每对接2块平板。接种平板用封口膜封一种重要的栽培食用菌。香菇的人工栽培最早口,在25e、黑暗条件下培养7d,然后打开日光收稿日期:2009-05-05原稿;2009-05-30修改稿基金项目:上海市农委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香菇纯-自交系.育种技术的应用研究0的部分研究内容作者简介:沈学香(1967-),女,农艺师,主要从事食药用菌遗传育种方面研究,发表主笔论文1篇。*本文通讯作者2食用菌学报第16卷灯继续培养10d。培养结束后,根据两菌落交界(图1-A)。

7、处的菌落形态评判供试菌株的营养体亲合性:若第二种类型(⊕):菌落交界处菌丝变致密,两个菌落很好地生长、融合为一体(growtogether有或无色素,形成一条由致密的气生菌丝形成的well),菌落间未出现任何类型的分界线(如菌落稀隆起带,该隆起带或者偏于一侧菌落,或者不偏疏,色素沉积、菌丝隆起等),则可认定菌丝体亲合。(图1-B)。反之,若菌落间出现任何类型的分界线,则可认定以上两种类型在强弱程度上均可变化,主要菌丝体不亲合。本试验先后2次重复。表现在:色素多少,隔离区域的大小,隆起线的强弱。2结果与分析第三种类型(-):无上述变化,两菌落气生包括以

8、同一菌株对峙培养为对照在内,10菌丝浓密度保持各自原有形态(相同或不同)。株供试香菇菌株营养体亲合性检测2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