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清末报刊评论与中国外交论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清末报刊评论与中国外交论析12任云仙牛杰(11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100875;21北京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71)摘要:清末报刊评论对外交的关注是中国民族危机的必然产物,是中国民族主义兴起的重要表现。清末报刊评论不仅在组织民众参与外交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而且也推动了中国外交思想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关键词:清末;报刊评论;中国外交中图分类号:K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05X(2005)06-0035-04OnnewspapersandperiodicalsreviewsduringthelastyearsoftheQingDynastya
2、ndChina’sdiplomacy12RENYun-xianNIUJie(11HistoryDepartment,Beijing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21LawDepartment,Beijing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Abstract:CommentsofChina’sdiplomacyinnewspapersandperiodicalsduringthelastyearsoftheQingDynastyresultedfromChina’snationalcrise
3、s,andexhibitedtherisingnationalisminChina.Reviewsfromnewspapersandperiodicalnotonlyplayedanimportantroleinactivatingtheinvolvementofcommonpeopleintothegovernment’sdiplomacy,butalsopromotedtheideologi2calconversionfromtraditiontomodernization.Keywords:thelastyearsoftheQingDynasty;rev
4、iewsfromnewspapersandperiodicals;China’sdiplomacy清末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个新变化,知识分子开始自己的主张。在此诸多方式中,通过报刊舆论关注并以新闻舆论的形式介入外交,他们通过鼓动民气形成影响外交是当时知识分子参与外交的重要方式。清末巨大的舆论力量从而对政府外交产生影响。报纸干预报刊评论的概况,主要有三个方面:外交除了对外交事件进行报道外,最重要的一个手段11多元化的作者群便是评论。各种报刊发表观点鲜明的评论,对政府外清末报刊评论主要分为论说、时评、代论、来稿、演交进行言说,对中国外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探讨报说、论著
5、、编者按语这几种形式,其中以论说为主。这刊评论与中国外交之间的关系,不仅对近代国民外交些评论有的有署名,有的没有署名。每个报刊都有一与外交思想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近代报刊的支相对稳定的政论作者队伍①。论说、演说、时评是办研究也有不可忽视的价值。目前,并未有人对此问题报人阐述其观点的主要栏目,基本都由该报主笔撰写。进行考察。有鉴于此,笔者拟对清末报刊评论与中国此外,作为论说或演说重要补充形式的来稿和代论,一外交的关系做一探析。般采自外稿,这些稿件大都有署名。因而,从当时报刊编辑、采稿的运行机制来看,我们对作者群体还是可以一、清末报刊评论的概况有大致的推测。
6、总体来看,由于清末中国空前的民族危机,各个阶层的知识分子都关注外交问题,从而使评清末中国面临着空前的民族危机。列强强占军论的作者群在政治倾向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作者港、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攫取路矿权,中国面临着被群中既有资产阶级改良派、立宪派,又有资产阶级革命瓜分的危险。正是在此民族危机中,外交问题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日益凸显,并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面临清政府的外交失败,中国知识分子①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下),第644页,山西人纷纷通过集会、演讲、办报等方式抨击政府外交,发表民出版社1981年版。35安徽史学2005年第6期派以及没有党
7、派的新式知识分子等。如《民报》外交评实在情形》、代论《南昌教案纪略》等论说,表明其对南论大都出自胡汉民之手《;新民丛报》的评论有很大一昌教案的态度。《外交报》则发表《论南昌教案》《、论教部分由梁启超、蒋智由所写《;申报》的评论则大都由金案及耶稣军天主教之历史》《、续论教案及耶稣军天主剑华、陈景韩、孟森等人所写《;大公报》则主要由英敛教之历史》、《论南昌教案善后之方》的论说《;广益丛之、刘孟扬等所写《;外交报》除了张元济外,还有孙观报》刊载了《论教案及耶稣军天主教之历史》《、南昌教圻、杨廷栋等一批留日学生《;国民日日报》的评论则主案议结感言》的评论《;复报》发表
8、了《南昌教案之感要由章士钊、陈独秀等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