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裂霉素C的新剂型研究进展

丝裂霉素C的新剂型研究进展

ID:38159373

大小:334.6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31

丝裂霉素C的新剂型研究进展_第1页
丝裂霉素C的新剂型研究进展_第2页
丝裂霉素C的新剂型研究进展_第3页
丝裂霉素C的新剂型研究进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丝裂霉素C的新剂型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2009年9月第19卷第9期·今日药学丝裂霉素C的新剂型研究进展顾觉奋,王兆东(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09)研究进展攮耍:丝裂霉素c为抗肿瘤抗生素,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抗肿瘤药,抗瘤谱广。临床用于治疗消化道癌、肺癌、肝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本文主要探讨近几年国内外关于丝裂霉素c的新剂型研究进展,介绍了包括纳米粒粉针剂、毫微粒、微囊、磁性碳包铁微球、脂质体、乳剂、膜剂、控释剂。并通过与传统剂型的比较,分析得出新剂型的优缺点,进一步讨论其应用前景。关键调:丝裂霉素C;新剂型;毒性;毫微粒;磁性碳包铁微球;脂质体;控释剂中图分类号:R285.5文献标志

2、码:A文章编号:1673—4610(2009)09—0003一04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是一种从放线菌Streptomyceseaespitosus的培养液中分离得到的抗肿瘤抗生素,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抗肿瘤药,抗瘤谱广。从结构上看,MMC具有苯醌、乌拉坦及乙烯亚胺基3种有效基团,作用机制研究表明,MMC分子中的氮丙啶与氨甲酰基具有烷化功能,其主要作用为使互补的DNA双键之间形成交联,从而抑制DNA而不直接影响RNA的蛋白质合成。丝裂霉素C和DNA结合时,大部分只和其中的一条链结合,一部分形成交联而阻碍了DNA双链的拆开,同时也引起单链断裂。临床用于治疗消化道癌

3、、肺癌、肝癌、乳腺癌、结肠直肠癌、胰腺癌等多种肿瘤。但其具有全身毒性,特别是持久性骨髓抑制,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腹泻、胃炎、皮炎发热和不适等亦有发生,并可引起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据报道,在接受MMC治疗5—12个月后,约10%的腺癌患者发生HUS,引起肾功能减退,当累计剂量超过60mg后,更易发生HUS,且停药后症状持续加重。MMC对心j肺等脏器的毒性也有报道,这些毒副作用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目前市场使用的MMC制剂有粉针剂、片剂、微胶囊等,但这些传统剂型常常因毒副作用大,或患者不能耐受而被迫停药,因而急需对MMC进行剂型设计。当前,MMC制剂的研究重点主要在

4、两方面:一是开发新的MMC类似物以找到低毒高效的抗肿瘤抗生素;二是研制MMC新剂型和给药途径,以降低其毒性。本文就近几年国内外丝裂霉素C的新剂型包括纳米粒粉针剂、毫微粒、磁性碳包铁微球、脂质体、乳剂、膜剂、控释剂等作一概述。1MMC纳米粉针剂周红玲等⋯制备了粉针剂,其制备原料为:丝裂霉素,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葡聚糖7万,乳糖。制备过程为:(1)丝裂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乳[MMC—PBCA—NP]及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粗乳[PBCA—NP]的制备按处方称取定量的MMC,Dextran一70溶于灭菌注射用水中,将BCA单体用二氯甲烷充分溶解后逐滴加入,冰浴下避光磁力搅3h。用P

5、16玻砂漏斗抽滤,灭菌注射用水洗涤,即得浅紫色带乳光的MMC—PBCA—NP粗乳液,同法制备空白PBCA—NP胶体溶液。(2)微射流技术制备MMC—PBCA—NP,PBCA—NP将上述MMC—PBCA—NP,PBCA—NP粗乳经微射流高压均质机在120MPa压力下循环3次,所得溶液4℃下20000r/min离心30min,洗涤并离心3次,分离上清液并测定其中MMC的量。下层沉淀用3.5%的Dextran一70稀释至一定浓度,加入冻干保护剂,冷冻干燥即得。MMC—PBCA—NP冻干品为淡紫色疏松块状固体,PBCA—NP冻干品为白色疏松块状固体。2MMC聚己内酯毫微粒毫微粒(nano

6、particles)是一类由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粒径在1~1000nln的固态胶体颗粒,通常包括毫微球(nanospheres)和毫微囊(nanocapsules),在体内易被巨噬细胞吞噬而集中分布在网状内皮系统丰富的肝、脾、淋巴等部位。大量研究表明以毫微粒为载体制成的毫微粒给药系统具有3个主要特点:①在体内被RES摄取,集中分布在RES丰富的器官;②使药物易于穿过各种生物膜及人工膜等,如血脑屏障;③大大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毒性。因此作者简介:顾觉奋,女,教授,研究生导师,从事微生物制药教学与研究3万方数据PharmacyToday·20099V01.19No.

7、9·国内外学者将各种药物通过吸附、包囊、化学结合等方法装载在毫微粒上,以期达到靶向给药、改变药物体内分布、控缓释药、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及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目的。Bilensoy等怛。认为小于400nm的毫微粒制剂在膀胱的肿瘤组织渗透能力较强。Sansozena等旧。作了丝裂霉素毫微粒剂的研究,他们用聚己内酯装载丝裂霉素C,大大提高了MMC包封率(从7.93%到13.2%),并且第一个小时内79%~80%被释放,6h后只有10%-20%的药物未被释放。用聚己内酯装载丝裂霉素c在体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