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158235
大小:4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3
《沁园春·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连开发区第十高级中学语文导学案编号:使用时间:2012年月日制作人:备课组长签字:教研组长签字:主管领导签字: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课题:沁园春学习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2.了解词的发展简史。3.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二、能力培养目标1.训练学生诵读能力。2.着重训练学生抓准词中意象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目标1.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热爱。2.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重点:1.以乐景写哀,景中寓情,情中
2、显志。2.对比手法的运用。3.极富表现力的语言。难点:初步认识意象,了解意象在诗歌鉴赏中的地位和作用,鉴赏诗歌。一.相关知识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a.1913-1918年,他在湖南一师读书,常和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b.1918年4月,与何叔衡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五四时期,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这首词用诗的语言形象地概括了那段往事。c.1915年9月,诗人印发反袁称帝的小册子;1919年底组织和领导湖南驱逐军阀
3、张敬尧的运动。二.教材助读相关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大约是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毛泽东同志从1911年至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高峰。“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粪土当年万户侯”。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反对袁世凯
4、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的活动。特别是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三.预习自测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癸丑会稽修禊激湍流觞游目骋怀放浪形骸临文4大连开发区第十高级中学语文导学案编号:使用时间:2012年月日制作人:备课组长签字:教研组长签字:主管领导签字: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嗟悼虚诞彭殇注释下列词语:①[寒秋]即深秋,秋深已有寒意。②[湘江]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南的海洋山,长817公里,流经长沙,向北流入洞庭湖。③[橘子洲]又名水陆洲。在长沙西面湘江
5、中。④[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万,表示很多。⑤[红遍]指岳麓山区枫林茂密,秋来经霜,山山变红。⑥[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变红,像染过一样。⑦[漫江]满江。⑧[碧透]江水碧绿,清澈见底。透,极,与“遍”互文,都是副词。⑨[百舸(g7)]许多船。舸,大船。⑩[争渡]争着行驶。(11)[击]搏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12)[长空]广阔的天空。(13)[翔]本指鸟盘旋地飞,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14)[浅底]水清澈见底,显得浅,不是真的浅。(15)[万类]万物。(16)[霜天]秋天。(17)[竞]争着。(18)[怅(ch4
6、ng)]原意是失意,这时用来表达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心绪。(19)[廖廊(li2oku^)]指宇宙的广阔。(20)[苍茫(c1ngm2ng)]旷远迷茫。我的疑惑?一.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学习建议:请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惑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1、独立寒秋图a、请学生描述这幅图,并调整开头三句词的语序在深秋时节,我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此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特定的环境。b、诗歌的语言高度浓缩、凝练,这首词也不例外。一般的,诗人们在动词和形容词上下的功夫相对多一
7、些,从而形成了“炼一字而全篇皆活”的艺术效果。4大连开发区第十高级中学语文导学案编号:使用时间:2012年月日制作人:备课组长签字:教研组长签字:主管领导签字: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立”字之前加个“独”字起什么作用?立”字之前加副词“独”字,点明诗人一人独游,为下面追忆和抒发感慨做好铺垫。把诗人独立顾盼,意气昂扬的形象烘托如画,并为全词奠定豪迈风格的基调。2、湘江秋景图a、这个“看”字,总领几句?诗人从哪几个方面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秋色图?这七句描绘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秋色图。诗人从山上、江中、天空、水底等四个方面分别进行描绘。
8、这幅图画,有近景,也有远景;有仰视,有俯视;有静景,也有动景。它巧妙地做到远近结合,动静相宜。b、作者为什么能够把这幅图画写得这样出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