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157972
大小:222.8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31
《现代化进程中的_中国道路与模式_比较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长白学刊2010年第5期总第155期CHANGBAIJOURNALNo.52010SumNo.155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道路与模式”比较分析范明英,蔡宁(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上海200237)[摘要]具有浓郁中国文化气息的大同社会、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提出和实践,就是中国历史和社会变迁的模式演进过程。大同社会空想模式的实践已经终结,小康社会的构建承上启下、和谐社会顺势构建。从三个社会模式的历史转换中,社会的价值、路径和目标等也随之变换,即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的价值选择,贫困平均向富裕公正
2、的目标转换,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合理均衡,集体伸张到个性弘扬等历史变化,这些变化对于时下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关键词]大同社会;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价值转换;中国发展道路模式[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478(2010)05-0023-05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已走过近60年的历程。平,于是上下相安,社会有序。孔子把自己的理想这60年的发展历史可以划分为两个30年的发社会论证分成两个部分,最高的理想社会是大同展阶段。第一个30年是从1949年新
3、中国建立至世界,次之是小康社会。大同世界与小康社会二1978年底的改革开放启动;第二个30年是从者有很大差异,其本质区别在于:前者“礼”不能寓1979年开始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之其中,已全无用处,而小康社会则与礼大有关系;路直至当今。两个30年的历史特别是后30年的前者社会近乎是完美,后者只能是差强人意。[3]历史创造了世人瞩目的中国发展道路和模式。(P113)另外,前者通行是“天下为公”,后者贯彻“天“中国模式的崛起是21世纪国际关系上的一件下为家”,二者实现与否的关键是“大道之行”与大事
4、情”。[1]“大道显隐”。用今天的话说,大同世界和小康世(P1)在整个60年的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从社会发展模式和道路的角度分析,我们经界的本质区别在于社会是否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历了空想的大同社会实践、现实的全面建设小康性,是否认可社会基本的构成单位的正当性和合社会的推进以及科学的和谐社会发展目标建设序性。“天下为家”虽然不是孔子心目中的理想的等几个历史阶段性目标模式的转换。仔细分析这社会模式,但它更接近现实的社会模式和目标,更样几个社会目标模式的发展转换轨迹,可以反思能贯彻和实行以“礼”为核心的社会秩
5、序。孔子对一些关于中国社会发展道路模式研究中一些有理想社会的理解充分体现出了他智慧的一面,显价值的东西。然,他意识到了人类具有不完美不尽意的一面,社一会的理想目标必须照顾这个实际情况。因此,最(一)“大同社会”理想化社会道路模式的探索高的大同社会难以实现,次之理想的小康社会比大同世界是中国人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与向较符合人的本性需求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比孔往,据查其概念最早出自先秦文献《礼记·礼运子晚些的思想家墨子以“兼爱”、“尚同”的思想为篇》。孔子代表的儒家学说对理想社会模式目标基础来构想一个合理的目标
6、社会。他认为社会只的设想最为系统也最有影响。孔子曾说“丘也闻有兼爱、互利,才能避免“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之谋愚、富之侮贫,贵之敖贱,”的天下之害。[4](P51)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2]大同世界理想既出,几千年来影响持续不断。(P150)孔子认为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导致冲突与不安,而一旦利益均近代史上康有为的“大同思想”不得不提,他在《礼[收稿日期]2010-02-03[作者简介]范明英(1952-),男,吉林吉林人,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政治文明
7、研究所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政治发展与国家安全环境建设、转轨时期政治制度与文化安全建设等;蔡宁(1974-),男,山东济宁人,华东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发展道路与模式研究,现代化、城市化与城市文化建设研究等。-23-运注叙》一书中,精准地表达了大同世界的思想脱离实际的空想,是现实版乌托邦性质的历史闹理念,指出“公者,人人如一之谓,无贵贱之分,无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目标富贵之等,无人种之殊,无男女之异。分等殊异,必须和历史提供的发展的现实条件相适应,在社此狭隘之小道
8、也。平等公同,此广大之道也。无所会生产力和经济关系没有达到相应的生产力水平谓君,无所谓国,人人皆教养于公产而不恃私产,和经济社会状况下,任何脱离社会实践的理想只人人即多私产,亦当分之于公产焉,则人无所用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其结局注定是失败的。人其私,何必为权术诈谋以害信义,更何肯为盗窃民公社的实践忽视了一个事实,即中国的历史国以损身名,非徒无此人,亦复无此思。内外为一,情性质与要求,它是一个刚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无所防虞,故外户不闭,不知兵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