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153423
大小:4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31
《高校科研管理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3我校科研管理体制创新方案设计3.1我校科研管理组织结构及职能科技处科研科开发科成果科军工科办公室专利中心图2大连理工大学科研管理组织结构图我校科研管理组织机构主要是科技处,其组织结构包括科研科、开发科、成果科、军工科、办公室和专利中心。表1**大学科研管理机构职能机构名称职能范围科研科(文科办)国家及辽宁省、大连市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63、973项目、教育部各类项目、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大连市科学技术基金、各类社会科学项目及国际合作项目的组织申报与管理。国家及省部级、校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学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与管理。纵向经费管理工作,人文社科统计年
2、报。成果科(校科协)(办公室)科技成果鉴定、登记、国家级、省部级、市级及其他各类科技奖励申报及管理,校内科技奖励。知识产权工作、专利申报管理,专利资助发放。学术交流,科协工作。科技统计工作、科技统计年报,编印大工科技年鉴,材料综合上报。大工科技网站、处内计算机网络维护与管理。科技处办公室日常事务。开发部(振兴办)产学研计划,技术开发、转让、咨询、科技服务工作,横向课题组织和管理工作,科技成果宣传推广。科技合同和横向科技经费的管理。学校有关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作的实施和协调,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项目的组织申报,辽宁省、大连市校企合作委员会工作,校企合作研究院建设与管理工作,与技术转移相
3、关的其他工作。先进技术办公室科研、生产项目的组织申报与管理工作,科技生产工作的管理,科研基地的建设与管理。专利中心专利代理、专利宣传、专利代理人组织管理、专利转让,配合成果科进行知识产权管理。3.2我校科研管理体系运行结构调整建议3.2.1我校科研管理体系运行机构调整的必要性与原则性1.科研管理体系运行机构调整的必要性。随着时代发展和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和社会给大学赋予了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对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科技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4、、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中均对研究型大学的使命、任务与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教育部周济部长在讲话中也多次强调“高等学校特别是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既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又是人才汇聚的战略高地,也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所有这些均要求象我校这类研究型大学都要具有承载重要使命的、运载机制灵活、执行力度有力的科研管理体系。面对这样重大的历史机遇和艰巨任务,目前科技管理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科研力量分散,科研缺少长期性的、持续发展的重大科技目标,科研整合程度低,“单兵作战”、“作坊经营”;
5、科技资源和成果共享难,科技创新平台的综合性、交叉性、集成性以及国际化程度普遍较低,交叉学科、新兴学科不能得到强有力的投入和支持等,已开始不能适应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有的甚至成为障碍,进行科研管理体系运行机构调整已是大势所趋。2.科研管理体系运行机构调整的原则性。第一,目标明确原则,就是要利于形成“构筑大平台、组织大团队、承担大项目、培育大成果”的科技体制与政策环境。第二,高效运转原则,就是要有效整合学校科研力量,打破传统建制,鼓励交叉、辅助新兴,放眼世界,集中力量搞科技创新与突破。第三,以人为本原则,就是要围绕国家重点行业乃至世界相关行业前沿领域,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整合人
6、才,放大科研体量,筑巢引凤,尽快形成科研团队集团化新局面。第四、强化服务原则。就是要有针对性地投入到地方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中,加大科研成果的转移与孵化,加大对行业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加大对自身科技服务品牌的持续塑造,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共赢。3.2.2我校科研管理体系运行机构调整的目的、任务与职能根据要把我校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学校科研管理体系运行机构调整的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科技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整合学校科技资源,推动校内以科研为主的科研机构和队伍的迅速发展,扩充并集中学校研究力量,使学校科技工作规模迅速扩大、质量持续提高,最终实现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跨越式发
7、展。学校科研管理体系运行机构调整的主要任务是:一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整合优化科技管理职能和业务流程,抓大放小,全面提高学校科技管理的水平和效率。二要建设一批专职科研机构。通过全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一批包括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在内的具有我校鲜明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专职研究机构和团队,从而提高承接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促进学科交叉与创新,培育和产生标志性科研成果。三要建设一支专职科研队伍。通过人事、财务、科研条件等各方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