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课程实施方案2009

国家课程实施方案2009

ID:38146108

大小:3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30

国家课程实施方案2009_第1页
国家课程实施方案2009_第2页
国家课程实施方案2009_第3页
国家课程实施方案2009_第4页
国家课程实施方案2009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家课程实施方案2009》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国家课程实施方案(宋门中学)2009.92008——2009学年宋门中学课程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改革目标、任务和要求,根据市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现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我校新课改实验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构建充满活力的初中课程体系。把课改作为深入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育资源;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育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主动博取的意识,促进学生

2、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校尽快走上以内涵发展为主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目标和任务1、 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2、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恩纳管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3、研发课程资源,促进教学过程中素材性资源的开发与生成,不断更新数字化课程资源,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学校课程方案及管理机制。4、改革教学评价与考试制度。建立一种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促进

3、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要形成关注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形成学生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记录相结合的学生评价体系。5、建立校本教学研究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学校形成一种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氛围。三、健全组织,明确职责1、成立课改工作委员会组长:王进副组长:李华林张强成员:李明星李洪全刘希勇职 责:制定课程方案,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细则,新的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2、成立学科课程研究小组语文:组长杨俊平组员:语文组成员数学:组长刘希甬组员:数学组成员英语:组长张永鹏组员:英语组成员政史:组长张强组员:政史组成员化生:组长金泽敏组员:化生组成

4、员物理:组长祝胜利组员:物理地理组成员体艺:组长赵金龙组员:艺体组成员职责:探索与新课程适应的教学模式,研发课本课程,验证并完善各种评价制度、考试制度和校本教研制度。四、实施基本原则1、 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的原则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重点,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制度诸方面进行整体设计,努力形成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学生发展以及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新课程运行机制,做好分类指导和分步实施工作。2、开拓创新与协调配合的原则优化学校课程结构,积极开发学校课程资源,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相互之间的和谐发展。五、加强师资

5、培训1、培训原则和要求初中新课程培训工作要严格贯彻“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努力使所有任课教师都得到有效的和学科培训。要将培训贯穿在整个课改实施过程中,并以校本研修为基础,切实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2、培训主要内容和参考书目学习新课改的目标与课程结构,转变旧的教学观和学生观以及教学行为;重视教学管理制度;新课程的评价制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管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各科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选读本学科一、二种主要杂志。3、培训安排全员培训阶段:第一阶段:读书、思考阶段,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6、;第二阶段:实践研讨阶段,用新课程理念,人人实践、主动探索;第三阶段:汇报交流阶段,通过自评、互评,共同提高;第四阶段:自我总结阶段,记录探索过程中的经验、收获,订出下一步计划;第五阶段:学科细化阶段,按新课程要求具体落实,尽快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第六阶段:示范研讨阶段,通过示范研讨,加强交流,形成人人研究的氛围;第七阶段:总结表彰阶段,总结经验,表彰优秀。4、培训评价培训坚持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对所有培训教师要进行培训效果考核,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考核结果作为本学年和下一学年聘用的重要依据。六、课程设置1、初中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7、的开设初中阶段设置了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深课程与社会、科技、学生发展的联系,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从制度、师资、内容、评价等系统管理措施上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落实,保证研究性学习等活动类课程的正常开设。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家长资源和社会资源,通过网络技术。七、学生评价1、体现评价目标

8、的多元化。要充分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