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_科玄论战_

重温_科玄论战_

ID:38140394

大小:193.5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03

重温_科玄论战__第1页
重温_科玄论战__第2页
重温_科玄论战__第3页
重温_科玄论战__第4页
重温_科玄论战_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温_科玄论战_》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往事故实■重温“科玄论战”○孙秀昌1923年2月14日,学主义便会侵入本由玄张君劢在清华学校作了学所管辖的“人生观”领题为《人生观》的演讲,力域,给一个时代带来实用陈“科学无论如何发达,主义、物质主义、怀疑主而人生观问题之解决,决义的精神氛围,人生的意非科学所能为力,惟赖诸义由此失去了归着,民族人类之自身而已”(《科学的生命也由此不能得以与人生观》,辽宁教育出安顿。张君劢之所以要厘版社1998年,P35)。该演定科学的界限,其隐衷便讲词初刊于《清华周刊》在于此。关于这一点,他第272期。身为地质学家在《再论人生观与

2、科学并的丁文江阅后,质问“诚答丁在君》一文中说得很如君言,科学而不能支配清楚。他这样写道:人生,则科学复有何用”?近三百年之欧洲,以于是撰写《玄学与科学》信理智信物质之过度,极(完稿于1923年4月12日)一文,刊载于于欧战,乃成今日之大反动。吾国自海通以《努力周报》第48、49期,痛责自己的挚友来,物质上以炮利船坚为政策,精神上以科张君劢被“玄学鬼”附了身。中国现代思想学万能为信仰,以时考之,亦可谓物极将返史上那场著名的“科玄论战”,由此爆发。矣。(《科学与人生观》,P93)玄学与科学,本来各有各的职份。从学张君

3、劢是带着一种沉重的现实之感说理上看,二者并不是冤家对头,玄学家与科出这番话的。1918年12月底,第一次世界学家也未必非要闹得以口诛笔伐相见不大战刚结束不久,张君劢与丁文江等人随可。而问题在于,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旦梁启超出游欧洲,目的之一便是看看这场奉“科学万能”为良药,那日益寡头化的科空前绝后的历史悲剧怎样收场。梁启超在2009/0985□往事故实《欧游心影录》中,专辟“科学万能之梦”一“国人迷信科学”,其实我们的国人只有迷节,述说了与张君劢同样的心境:信,那有科学?……时髦的学者,或者摭拾当时讴歌科学万能的

4、人,满望着科学佛家唯识一派的心理学,认为天地间希有成功,黄金世界便指日出现。如今功总算成的宝贝,也不睁眼看看现代心理学进步到了,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什么地位了;或者摭拾西洋几个反科学的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玄学家的余论,以为人生是超科学的而智反带来许多灾难,……欧洲人做了一场科慧是不能了解人生真义的,也就认为“天经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地义”了。(《胡适全集》第7卷,安徽教育出这便是最近思潮变迁一个大关键了。(《梁版社2003年,P483-484)启超全集》第五册,北京

5、出版社1999年,胡适这篇残稿题为《科学的人生观》,P2972-2974)写于1923年8月22日,当时“科玄论战”尚在“科玄论战”中,张君劢是势单力孤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该文把矛头直指的。不过,他的身后有一位被其誉为“第一张君劢,并且不点名地批评了梁启超,还有个宣称应以良心为最后准则的中国人”的开当代新儒学思潮之先河的梁漱溟(这其梁启超(《中国现代学术经典·张君劢卷》,中大概也包括当代新儒学真正开山者熊十P574),这就足够了(实际上,正处于开创期力)。胡适与梁漱溟的思想交锋,肇端于胡的当代新儒学思潮,也是一支

6、潜在地支持适对梁漱溟《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一书的张君劢的力量)。当然,丁文江身后的科学批评。他在《读梁漱溟先生的〈东西方文化派,在当时力量更为强大,其坚实的后盾当及其哲学〉》一文中质问道:“孔墨先后并属胡适。关于这一点,张君劢在《新儒家思起,而梁先生忍心害理的说‘孔子代表中想史》中捅破了这层窗户纸。他说:“着重于国,而墨子则西洋适例!’(页一七四)故近道德价值和自由意志的人生观论战,是胡世八百年的学术史上,他只认‘晚明泰州王适、丁文江和我本人参加的。当我在清华大氏父子心斋先生、东崖先生为最合我意’,学的《人生观》讲

7、辞发表时,我坚决维护哲而那影响近代思想最大最深的朱熹竟一字学和形上学。胡适认为我的主张对科学是不提!他对于朱学与清朝考据学,完全闭目一种威胁,于是开始了争论。”(《中国现代不见,所以他能说:‘科学方法在中国简直学术经典·张君劢卷》,P579)胡适在其生前没有。’(页八六)究竟是真没有呢?还是被未曾公开发表的一篇残稿中写道:梁先生驱为‘化外’了呢?”(《胡适全集》第2今日的最大病根在于一点,就是哲学卷,P253)人文学术史上,学人们品题历史赶不上科学的进步。科学家在二百年中,已人物,总有学缘检择与认取的不同;而学缘把

8、许多关于世界万物和人类的问题逐渐解检择与认取的不同,透示的则是学人们致答了。但一班哲学家还在那里谈玄说妙,寻思重心的不同。对胡适与梁漱溟来说,其品他们所谓“最后之因”,寻他们所谓“绝对题历史人物的分歧点,便纽结于对所谓“科的”,寻他们所谓“命根”。这个现象,在西洋学方法”的不同态度。我们注意到,胡适这固然不免,在中国尤其显著。张君劢先生说篇文字写于1923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