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儿童发展观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

建构主义儿童发展观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

ID:38134302

大小:119.7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5

建构主义儿童发展观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_第1页
建构主义儿童发展观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_第2页
建构主义儿童发展观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_第3页
建构主义儿童发展观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_第4页
资源描述:

《建构主义儿童发展观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7年第3期徐特立研究No.32007总第73期——学报SerialNo.73建构主义儿童发展观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胡冬群(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81)摘要:建构主义视阈下的课程是由教师、儿童、教材、环境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构成的"完整文化",强调课程目标的生成性与表现性、课程内容的意义建构、课程实施的情境性与动态性,以及课程评价的过程性与发展性。这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从建构主义课程观出发,有必要对幼儿园课程目标进行再界定、对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进行再确定、对课程实施中师幼关系进行再认识,以及对课程评价进行再思考。关键词:建构主义;课程观;幼儿园

2、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志码:A一、建构主义的儿童发展观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无限发展的可能,儿童更是1.建构主义儿童观如此;教育的职责就是把儿童身上多种“可能的建构主义理论对儿童的认识突破了传统的有”变为“现实的有”,把孩子身上潜在的无限丰儿童观,使幼儿教育工作者对儿童有了新的定位富的可能变成一种现实的可能;而这一系列的转与认识。传统视野下,儿童在成人眼里是“缩小的变则是儿童通过多渠道的与一个充满安全感、归小大人”,在老师眼里只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属感、有丰富材料且多层次、多刺激的自然生态器”。建构主义意义下的儿童观主要从以下三个环境相互作用完成的。方面得以体现:第一,儿童的整体观。儿

3、童是活生2.建构主义发展观生的人,是血肉之躯和精神灵性紧密相连的完整皮亚杰指出,个体的认知不能够从外部形个体,跟每一个正常的成年人一样,有感觉、有思成,只能由有机体本身的发展来决定。他认为“发想、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独特的心理需求。第二,展实质上依赖于主体的活动,而它的主要动力,儿童的主体观。儿童是一个“独立的变量”而不是从纯粹的感知运动活动一直到最完全的内化运[2]一个“依赖的变量”,其个体整个认知结构的发展算,乃是一种最根本的和自发的可运算性”。个能进行自主调节,“我们可以越过那些可观察到体整个认知结构的发展是自主调节,通过同化和的东西来尝试着建构结构,并不是从主体有意识顺应的方式与外部环

4、境达到一种相对的平衡状地说的或想的什么来形成结构,而是以当他解决态。事实上,生命是逐渐复杂起来的适应形式的对他来说是新问题时,他能够自主的、积极主动一种不断的创造,是这些适应形式与环境之间的[1]地依靠他的运演所‘做’的什么来建构结构”。第一种逐渐平衡。儿童的发展也正是在这种“平三,儿童的生态观。儿童是人,而人是一种可能,衡——不平衡——平衡⋯⋯”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收稿日期:2007-07-17作者简介:胡冬群(1984-),女,湖南邵阳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2006级硕士研究生。E-mail:hudq2000@yahoo.com.cn。30中得以完成,在一个动态发展的状态下得

5、以提升课程不仅仅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一种教师的。皮亚杰以这个平衡化的建构过程来解释儿童与儿童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儿童都是课的认知发展:起初,儿童关于某一问题的认知系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课程的开发者与创新者。正统处于某个较低发展水平的平衡状态;继而,在如多尔在其《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一书中所指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在与材料的相互碰的:课程不应再被视为固定的跑道,而应成为个撞中,儿童觉察到与其当前相关系统相冲突的、人转变的通道,强调跑步的过程和许多人共同跑[2]该系统所无法同化或顺应的某物,通过操作或摆步所形成的模式。还提出后现代主义课程具有弄材料,与原先的认知系统不协调的东西得以同

6、的“4R”标准:即丰富性(richness)、循环性(circula-化(改变外部环境的刺激以适应原本的认知系tion)、关联性(recursion)和严密性(rigor)。丰富性统)或顺应(在新的刺激下,改变原本的认知系是指课程的深度、课程意义的层次、课程的多种统,形成新的认知系统),从而使平衡得以在某一可能性和解释,这源于它的开放性和假设性,为较高发展水平上重新确立。因此,皮亚杰认为儿合作性对话探索提供了多重领域;循环性是一个童的这种发展,每一转化或再组“总是对外源给人在与环境、与他人、与文化进行反思性相互作[3]予物或刺激的内源再组”。用过程中产生自我感受,这是一种使思想返回自身的人类

7、能力;关联性是对观点和意义之间联系二、建构主义的课程观的不断寻求,并考虑历史和文化背景与关系感知目前,由于对课程进行解释的立场与出发点方式之间的联系;严密性成为对可供选择的关联不同,导致对课程的界定众说纷纭。事实上,“每和联系的有目的寻求。因此,建构主义视阈下的一种课程定义都隐含着某种哲学假设和价值取课程不是专家规定的,也不是儿童简单地实现,向,隐含着某种意识形态以及对教育的某种信它是由儿童依照自身的生活经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