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地坛(教案)

想念地坛(教案)

ID:38123708

大小:3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06

想念地坛(教案)_第1页
想念地坛(教案)_第2页
想念地坛(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想念地坛(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常州市新桥中学高二语文《现代散文选读》教案编写:姚流齐审核:想念地坛(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和作品。2、体会作者对人生和生命的态度。教学重点:能准确分析文章的结构。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作品:史铁生是中国新时期文学的重要作家。他于1969年到延安插队,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北京,但他没有消沉,而是坦然地面对命运。他选择了文学,并且取得了杰出的成就。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96年11月,史铁生的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浙江《

2、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五万元)。小说记述他在初残后工作于街道小厂时的经历。有人称誉它:“怀旧但不感伤,冲淡悠远,充满寓意。”在他的作品里,有许多是以残疾为主题来表达他对生命、命运等许多问题的深刻思考,如《我们的角落》、《命若琴弦》、《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这篇《想念地坛》可以看做是《我与地坛》的姊妹篇,主题也比较接近。在教学时可以将其与已经学过的《我与地坛》联系起来,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将史铁生主题相近的其他作品包括一些创作谈结合起来进行阅读。二、课文的结构:全文共20个小节,可以分为

3、三个部分。1、第一部分(第1—10小节)写地坛的安静以及作者与地坛的渊源。第1小节是领起,一是突出了地坛的特点——安静;二是暗示我现在已不常去地坛了,已经离开了地坛,所以说是“想念”,这一点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还要涉及,所以也可以说它是铺垫,是伏笔。下面的几个段落主要是来诠释地坛的“安静”。先写地坛的“喧嚣”,一年四季,自然界各种声音从不问断,因此说“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接着写自己经常来地坛,是带着残疾之躯来的,是带着满腹的心绪来的,地坛便也接纳了人世间的忧愁、苦痛与烦恼,所以说,“地坛的安静,也不是与世隔

4、离”。那么,地坛的安静到底是什么?作者认为,地坛的安静是迎面扑来的“清纯之气”、“悠远、浑厚”,是“由于四周和心中的荒旷。,是它的“恒久而辽阔”。它既不完全是客观,更不完全是主观,而是两者的统一。由于作者已写过《我与地坛》,所以,《想念地坛》便不宜再重复,在《我与地坛》里,作者曾仔细地描写过地坛一年四季的景色,渲染了地坛苍茫、恒久、静谧、博大的气氛,在这种气氛中,人能安静下来,超越自身的局限去思考,去重新估量生命的价值,用文中的话就是:“人便不那么慌张了,可以放下心来把你的每一个动作都看看清楚,每一丝风飞叶

5、动,每一缕愤懑和妄想,盼念与惶茫,总之把你所有的心绪都看看明白。”这种安静会让人返回到生命的原点,灵魂得到净化:“我记得忽然我有了一种放弃的心情,仿佛我已经消失,已经不在,惟一缕轻魂在园中游荡,刹那间清风朗月,如沐慈悲。”史铁生的思考经常借助于西方的宗教,这里就有这种影子,他还引用林语堂写基督教的文章《火光的威严》中的话来表达他如受到神灵启迪而感悟生命真谛的这种状态,“一种‘温柔的声音,同时也是强迫的声音”’。在安静中,作者的思考越走越远,越走越深,于是,他想用笔把这些记录下来,写作就这样成了史铁生新的人生

6、选择,成了他生活与思考的方式,而对写作之意义的获得无疑与地坛的“安静”对他的启迪有关。2、第二部分(第11—19小节)着重阐述写作的意义,并通过写作的意义进一步探寻生命的意义。这一部分是全文的主体部分,用“写作的零度”来贯穿。“写作的零度”3常州市新桥中学高二语文《现代散文选读》教案编写:姚流齐审核:语出法国学者罗兰•巴特的同名学术著作,史铁生在这里只是借用,与原著关系不大。对史铁生来说,写作就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去叩问生命的意义,因此,一切要回到起点,不要从任何现成的结论出发,更不能用写作去为什么功利的目的

7、服务,“写作的零度”即生命的起点,“写作由之出发的地方即生命之固有的疑难,写作之终于的寻求,即灵魂最初的眺望”。这也就是“安静”的境界。作者在第12小节用了许多《圣经》上的故事来说明人在对生命意义探寻上的疑难、困惑以及人世间的诸种难题来说明写作的意义与重要性。所以,作者在第13小节接着说,“写作的零度”并不是不关注现实生活,而是要超脱“现实之网”的羁绊,像许多伟大作家如罗伯一格里叶、贝克特一样去“重新过问生命的意义”。零度,看上去本来无意义,但生命既然来了,我们就要给它意义,“一个生命的诞生,便是一次对意义

8、的要求”,这很重要,它说明生命的意义是人给予的,也是人探寻出来的。这看上去有些荒诞,好像本末倒置,但事实就是如此。所以,接着,在第15小节,史铁生列举了写作上的种种“异化”现象,如排行榜等等,这种状态下的写作就不再是对生命意义的追问,而是去迎合世俗的趣味,写作也不再是写作者自身追问生命意义的需求,而成为其博取荣誉、地位与资本的手段。当写作成为一种权力争夺的是非之地时,那情形是可怕的。史铁生用他在《八子》和《务虚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