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螺旋模式下的科学与技术关系的认知研究

三重螺旋模式下的科学与技术关系的认知研究

ID:38117951

大小:130.2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5

三重螺旋模式下的科学与技术关系的认知研究_第1页
三重螺旋模式下的科学与技术关系的认知研究_第2页
三重螺旋模式下的科学与技术关系的认知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三重螺旋模式下的科学与技术关系的认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9卷第5期Vol129,No152010年5月工业技术经济总第199期三重螺旋模式下的科学与技术关系的认知研究汤易兵丁卫明(中国计量学院,杭州310018)1摘要2我国科学和技术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台阶,我们的社会、管理部门(甚至学术界本身)过去往往将/科学0和/技术0几乎完全融为一体。文章试图在三重螺旋模式下探讨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以期政府能制定合理恰当的政策以促进本国科学技术的发展。1关键词2三重螺旋科学技术关系1中图分类号2F062131文献标识码2A随着我国科学和技术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台阶,营的、科学和技术、大学和产业之间的边界成为立体的、科学和技术发展

2、的基础和环境出现了重要的变化,研究流动的,体现了知识资本化过程不同阶段制度安排的多与发展投入的巨大数量、科学原创能力的更迫切的需求、[3]元互惠关系。科学和技术活动的全球化趋势,这些都对中国科学和技2三重螺旋模式下科学与技术的认知定义术事业在新世纪中的更高水平发展提出了新的体制机制由于科学一词的多义性及其本身的复杂性,研究者要求和挑战。对科学所下的定义也纷繁复杂,就当前的研究而言,可1三重螺旋结构模型的本质概括为三种基本认识:科学活动说、知识体系说、社会三螺旋源于对DNA结构的科学猜想,但研究发现[4]建制说。在5现代自然科学技术概论6中列举了科学的DNA是双螺旋。

3、继而有人用三螺旋构思研究复杂的转型5种定义。第一种把科学定义为过程,第二、三种定义过程。美国著名的遗传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里查德#列万为目的(成果),第四种定义为手段,第五种则定义为三廷(RichardLewontinR)在5三螺旋:基因、生物体和环者的总和。沈珠江主张第三种定义,即科学是知识体系,境6一书中使用三螺旋阐述基因、组织和环境之间的关是认知活动取得的成果[5]。系。发现,基因、生物体和环境之间是一种/辩证的关文献中有关/科学0概念要比R&D更令人迷惑不系0,三者就像3条螺旋链缠绕在一起,同时都是因和解,因为许多学者在使用这个词的时候没有给予定义或果:基因和

4、环境都是生物体的因,而生物体又是环境的者是给予一个模棱两可的定义。总的来说,科学的定义[1]因,因此基因以生物体为中介,又成了环境的因。亨主要存在两种定义,即(1)由来已久的定义,(2)对科瑞#埃茨科瓦茨(HenryEtzkowitz)和勒特#雷德斯道夫学的认知远景。(LoetLey-desdorff)首次用三螺旋(triplehelix)模型研认知方法的特点是它试图将科学定义为与任何具体[2]究国家创新系统中政府、大学与产业之间的关系。认的组织形式都没有联系的科学,这种科学的定义显然与为,支持区域创新系统的制度网络化必须形成一个螺旋知识的定义非常接近。知识定位(k

5、nowledge-oriented)状的联系模式,这种缠绕在一起的三螺旋结构有三股要常常可以作为科学定位(science-oriented)的同义词或素链条行政链、生产链、技术)))科学链。在区域经济者相当于科学定位(science-oriented)。科学认知的理解发展中,要素之间高度的同步性是三螺旋机制有效运行也说明了人们对技术的不同理解,技术的定义与科学一的必要条件。假如1个或2个螺旋发展较弱,或者不能样,也是五花八门的。不象科学定义那样富于争议,技很好地协同,那么,在政府、大学和产业之间的相互作术的概念可以用多种方式加以定义并且技术定义的变化用就会被严重损坏

6、。在这种结构中,三要素有着各自不也是在其自己的领域内。同的具体群体和目标,但是它们有共同利益,为它们所科学认知定义的一个主要含义是科学活动是在产业处的社会创造价值。这种利益和价值来源于产业、学术中进行的。此外,并不是所有在大学或者其他非产业研界和政府的合作关系,这是三螺旋结构的本质。这种结究机构中进行的活动能被描述为/科学0,比如标准检验构的基本特征是要素之间的同步性、边界的流动性、相以及咨询活动并不涉及到R&D,相应的解释见图1,而互作用的复杂性。相对于传统的线性关系,在公共与私这又与/三重螺旋0联系在一起。收稿日期:2010)01)22基金项目:浙江省高校人文社

7、科重点研究基地)))标准化与知识产权管理)81)第29卷第5期Vol129,No152010年5月工业技术经济总第199期/三重螺旋0是一个创新模式,这一模式抓住了在知制造、调整、运作和监控各种人工事物与人工过程的知[6]识资本化进程中,不同阶段制度安排的多元互惠关系。识、方法与技能的体系。有的学者不主张下一个简明模型的第一特征是每一个螺旋的内在本质的转换;模型的技术定义,倾向于描述技术的基本特征。简单地说,的第二特征是三重螺旋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模型的第技术问题不是认识问题而是实践问题,实践离不开认识,三个特征是三维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三边网络和组织但不能归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