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文化唯物论一个值得继续关注的领域读雷蒙德威廉斯马克思主义与文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9年第1期黑龙江社会科学No11,2009(总第112期)HeilongjiangSocialSciencesGeneral.No.112·文艺理论与文学批评·“文化唯物论”:一个值得继续关注的领域———读雷蒙德·威廉斯的《马克思主义与文学》马驰(上海社会科学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上海200020)摘要:雷蒙德·威廉斯是英国著名的文化学者、马克思主义文论家、“新左派”的核心人物和“文化研究”的理论奠基人之一。其所著的《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是后期代表作,也对文化唯物论作了“最清楚的表述”。该书反映出威廉斯对马克思主义关键要素文化、意识形态、文艺理论等的理解,给我们提出
2、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和文化研究学者应该何为的思考。关键词:文化唯物论;马克思主义;雷蒙德·威廉斯中图分类号:I0;A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4937(2009)01-0084-04雷蒙德·威廉斯的《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界值得关注的一本经典作品。书中讨论的“文化唯物论”更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理论问题。威廉斯(RaymondWilliams,1921—1988),是英国著名的文化学者、马克思主义文论家、“新左派”的核心人物、“文化研究”的理论奠基人之一。他学识渊博,研究领域涉及文学、社会学、文化史、传播学及影视理论等众多学科。他著作宏富,发
3、表过近三十部论著,主要有:《文化与社会:1780—1950》(1958年)、《漫长的革命》(1961年)、《现代悲剧》(1966年)、《乡村与城市》(1973年)、《电视:技术与文化形式》(1974年)、《关键词》(1976年)、《马克思主义与文学》(1977年)、《政治与文学》(1979年)、《唯物主义和文化中的问题》(1980年)、《文化社会学》(1982年)、《走向2000年》(1983年)等等,还发表过数百篇论文和多部小说、剧本。他生前长期置身于地域和思想的“边境”默默著述,并不引人注目,其所创建的“文化唯物论”甚至被人看做带有某种“保守、老派”的色彩;然而其
4、身后盛誉却铺天盖地:“英国20世纪唯一的最重要、最富独创性的文化思想家”,“英国左派的权威代表———思想睿智,特立独行,研究题目带有其后的社会主义者无法匹比的多面性⋯⋯”他的“思想地位在许多方面都无与伦比,无疑是战后英国学识最渊博、最有成就、读者最广泛、影响最大的社会主义作家”。学者们认定威廉斯的理论成就堪与萨特、哈贝马斯、布尔迪厄相媲美。国际学术界甚至有人赞叹:英语的威廉斯同德语的卢卡奇、法语的萨特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三位文论家。这种生前身后的反差值得玩味。《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是威廉斯后期代表作。西方著名的《“新马克思主义”传记辞典》称之为
5、威廉斯“学术成就最高的一本书”,该书“以令人难以相信的凝缩,显示了重新构想整个领域的雄心”,从而对文化唯物论作出“最清楚的表述”。可以说,他此前的著作都是在确立和建构这一理论,而此后的著作则是在发挥、发展这一理论。回望威廉斯,其实就是对文化唯物论的回望。而当人们把文化唯物论放在“文化研究”三十多年的发展脉络中,放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八十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放在整个20世纪西方文学/文化理论的总体格局中加以审视时,必然出现一系列问题:威廉斯的文化唯物论为何具有某种“开先———启后”性?文化唯物论又显示出文化研究的何种内在必然性?在伯明翰学派高峰期已过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理
6、解和评价这种理论?收稿日期:2008-12-17作者简介:马驰(1955-),男,上海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马克思主义文论与文艺美学研究。·84·作者在本书第一部分首先讨论并分析了四个关键性概念:文化、语言、文学和意识形态。它们当中任何一个都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专有概念,尽管马克思主义对它们都做出过贡献———这种贡献有时看来相当有意义,但总体上并不均衡。作者重点考察了马克思主义对这些概念的运用。正如作者所说,置于历史发展的广阔语境中加以考察,人们会看到,“文化”这一概念对于所有其他概念的那些有限度的术语都有着重大影响。这通常是它的长处,但无论是从下定义的角度还是从理
7、解的角度而言,这又是造成它本身难解之处的根源。作者在书中一方面对文化这一概念做了必要的梳理,一方面又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贡献,就体现为摒弃那些马克思称之为“唯心主义的历史编纂法”的东西,摒弃同样意义上的启蒙运动的理论程序。历史不能被看做(或不能经常地、主要地被看做)知识与理性不断地战胜无知与迷信的过程。那种论述和看法排斥了物质的历史,排斥了劳动的和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打开了的书本”的工业的历史。而马克思主义则强调,人们是通过生产其自身的生活方式来“创造人自身”的。这样,“人类创造其自身的历史”这种原初观念便被赋予了新的、根本性的内涵。尽管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