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097549
大小:3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4
《浅谈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广东实验中学申青山【关键词】新课标语文学科阅读教学审美教育【内容提要】传统的语文教学重其工具性,从而程式化的训练、切割式的解释充斥其间,压抑着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阻碍着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新课标突显其人文性,倡导以生为本,还课堂于学生,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来拓展视野,促进思维,培养语感,提高素质。语文学科是一门有浓郁人文特色的课程,每篇课文都是一个美的载体,教师应充分借助这个美的载体,引导学生熏陶自然美,感受社会美,欣赏艺术美,培养审美体验,提高审美能力,从而塑造美的心灵,完善美的人性,创造美的人生。语文的美可以从感受自然美、体验人情
2、美、欣赏音韵美、领略建筑美等方面展开……人教社总编审顾振彪先生在谈及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时说:“要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思维品质、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有利于发展健康个性和形成健全人格。”本文以此为本,拟从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谈一点粗浅的看法。语文科是一门具有浓郁人文特色的课程,是一门不仅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能力,而且熏陶其情操、培养其
3、人格素质的特殊课程。全面提高人文素养,为学生打好人生的底色,是现代社会发展对语文学科的必然要求,也是语文学科最根本的任务之一。而以住的教学受某种社会功利观念的影响,片面强化语文工具性,教学中知识至上,分析为主,弱化了美育的教学要求,同时反过来也影响了语文作为工具学科的知识教学,对此,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借助语文这个美的载体,通过丰富多彩、情意结合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熏陶自然美,感受社会美,欣赏艺术美,培养审美体验,提高审美能力,从而塑造美的心灵,完善美的人性,创造美的人生。首先,从课文中体现的自然美与社会美入手来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前苏联教育家凯
4、洛夫说:“教师应当对学生指明并揭露文艺作品中的真正的美,并要保证使学生正确理解和领会真正的美,祖国自然的美,人物性格与品行的美,他们在社会上生活与活动的美。”(《教育学》)新的语文课本精选了大量的古今中外名篇佳作,这些篇章或对美好的事物进行追求,或对英雄人物进行歌颂,或对祖国大好河山进行赞美。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这些来进行审美教育。自然美是自然事物的美,大自然中一切美好的东西,总是和人类健康、愉快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描写自然美的篇章:有淡雅朦胧、清新幽静的荷塘之美,也有摧山坼地、不可遏制的长江之美;既有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的极光之美,也有瑰伟奇特、壮丽无比
5、的楼阁之美;既有一望无边的草原之美,也有清雅秀丽的兰亭之美;有壮美,有柔美……一套语文课本就如一幅自然画卷,把大自然的美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应充分把握课文中的审美内容,引导学生去感受去欣赏。例如姚鼐的《登泰山记》:“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寥寥数语,便勾画出了一幅雪后泰山夕照图,苍山积雪、夕阳余晖,交相辉映,融汇一体,使人们沉浸在美的氛围中。又如对日出的描绘:“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
6、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缕。”作者抓住色彩变幻这一特点,以鲜明的色彩勾勒出日出的雄伟、壮丽。日出前后的种种变幻,无不在作者的笔下跳跃,神采飞动,给读者留下回味无穷的美感。教师通过这一形象的分析,引导学生领略祖国山川之美,进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陶冶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操。社会美指社会生活中的美。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社会美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较之现实生活更典型、更集中,对人们的熏陶感染也往往更强烈,因而更具有审美价值,在诸多叙述描写社会生活、沧桑人事的课文里,表现出来的情感,如父母至爱、儿女亲情,忠贞的爱情、坚固的友谊,高尚的情操、傲岸的人格,大公无私的凛然
7、正气、细致入微的生活琐事,无一不体现着社会生活中的美。以《项脊轩志》为例,所选取的材料虽都是极平常的生活琐事,但在一景、一事、一物的描述中,却熔铸着作者的身世之感和对骨肉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而在追念亲人时,作者又极善于选取富有特征的言行和典型的细节,徐徐写来,使人物形神毕现。如写祖母看望和勉励孙儿的一个场面,祖母说:“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语气亲切诙谐,生动贴切地表现了祖母对孙儿的疼爱与关怀。临去时,又写道:“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期望。随即,“持一象笏至”,再三叮咛。祖母的这些动作和语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