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细菌耐药研究进展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细菌耐药研究进展

ID:3808100

大小:637.51 KB

页数:139页

时间:2017-11-24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细菌耐药研究进展_第1页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细菌耐药研究进展_第2页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细菌耐药研究进展_第3页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细菌耐药研究进展_第4页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细菌耐药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细菌耐药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及细菌耐药研究进展感染性疾病是危害健康的重要杀手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disease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类疾病,也是引起患者死亡的最常见病因之一。WHO1997年报告,感染性疾病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33.3%尽管内、外、妇、儿、五官科、口腔科和眼科等所有的临床科室均可遇到感染性疾病,但WHO的统计资料显示,急性下呼吸道和肺部感染是最常见且发生率最高的感染性疾病。因此,呼吸科医师更有必要掌握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呼吸科医师必须掌握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抗生素细菌人体RESIS

2、TANCEPHARMACODYNAMICSINFECTIONIMMUNITYSIDEEFFECTSPHARMACOKINETICS抗生素、细菌、人体临床抗生素合理使用的意义如何在恰当的时机,针对合适的患者,使用正确的抗菌药物,即采取临床抗生素使用的“3R原则”(RightTime、RightPatients、RightAntibiotic),是关系到能否提高感染治愈率、降低病人死亡率、缩短病程和减少医疗费用的关键。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的危害降低临床疗效,影响预后延长就诊和住院时间,增加医药费用诱导细菌产酶,诱发

3、耐药菌株的产生增加不良反应,引起药源性疾病,甚至导致死亡抗生素选择时需考虑的因素药物感染部位浓度对细菌MIC结果微生物学抗菌机制抗菌谱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给药方案药效学时间/浓度依赖型杀菌剂/抑菌剂组织渗透抗菌时效临床效果细菌清除患者依从性耐受性耐药产生抗生素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关系研究PK/PD—药代条件下的药效PARAMETERS:PK:Cmax、AUC、T1/2PD:MICPK/PD:AUC/MICCmax/MICT>MIC抗生素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关系研究抗生素PK/PD分类抗生素分类PK/

4、PD参数药物时间依赖型(短PAE)T>MIC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曲南、碳青霉烯类、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氟胞嘧啶时间依赖型(长PAE)AUC24/MIC链阳霉素、四环素、万古霉素、替考拉林、氟康唑、阿齐霉素浓度依赖型AUC24/MICorCmax/MIC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酮内酯、甲硝唑、两性霉素B第一大类:时间依赖型杀菌作用特点:当抗生素浓度已在MIC之上,其抗菌活性不再随浓度增高而加强。在MIC4-5倍时杀菌率即处于饱合,杀菌范围主要依赖于接触时间超过MIC时间是与临床疗效相关的主要参数-LA

5、bx(P、Cef、氨曲、碳烯类),克林和大环 (红、克)T>MIC模式图时间(H)抗菌MICT>MIC血药浓度(mg/L)T>MIC给药间隔(h)x100%=?药物浓度-时间曲线T>MIC(h)T>MIC大于给药间隔的40%,则可达到大于85%的临床疗效时间依赖型抗生素杀菌和弱-中等程度持续效应杀菌和强持续效应PK/PD参数T﹥MICAUC﹥MIC抗菌药物β-内酰胺类阿奇霉素等新一代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等老一代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伊曲康唑万古霉素氟康唑注:PK=药代动力学PD=药效学T=时间MIC=最低抑菌浓度A

6、UC=血药浓度对时间曲线下总面积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3:177泰能为具有高度活性的广谱抗菌药物,它亦为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由于它的半衰期短(1h),一日用1-2次是收不到预期疗效的。而应该是等距离给药,每6-8小时一次。青霉素的半衰期仅0.5h,它的消除速度快,以6-8h投药一次等距离投药较妥。长半衰期的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可以一日一次。 如头孢曲松半衰期为8h,可以一日一次给药。 如阿齐霉素半衰期长达35-48h,一日一次,也有人主张可隔日一次。特点:抗菌活性随药物浓度提升而加强。细菌与超过MIC的抗

7、生素接触,短期内即显示杀菌作用,并维持一段时间。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属于此型。体内外研究证明Cmax/MIC为10左右为最佳治疗参数对革兰阳性、阴性菌均具有PAE(0.75~7.5hr)。第二大类:浓度依赖性抗生素低浓度易诱导适应性耐药高浓度不易选择耐药高剂量少次数给药可避免耐药如氨基糖苷类应一日一次给药如氟罗沙星半衰期9-13h,只需每日一次浓度依赖性抗生素特点注意抗生素后效应(PAE)作用抗生素后效应指当抗生素与细菌短暂接触后,在一定时间内,细菌仍能受到持续抑制的现象。这是一种非

8、致死性损伤。原因:①抗生素与细菌靶位持续结合(如ß-内酰胺类与PBPs的共价键结合,氨基糖苷类与细菌核糖体的结合);②促白细胞效应:抗生素使细菌变形,易被吞噬细胞识别与杀伤。影响PAE的因素(1)1.同一抗生素对不同细菌的PAE值不同。如青霉素G对G+球菌的PAE为1-3h,而对G—杆菌几乎无PAE或极短(<1h)。影响PAE的因素(2)不同种抗生素对同一细菌的PAE值亦不同。如万古霉素、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