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出路》书评及全盘西化

《中国文化的出路》书评及全盘西化

ID:38075981

大小:22.5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6

《中国文化的出路》书评及全盘西化_第1页
《中国文化的出路》书评及全盘西化_第2页
《中国文化的出路》书评及全盘西化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的出路》书评及全盘西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全盘西化”的一点思考——读《中国文化的出路》《中国文化的出路》一书的作者陈序经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社会学家。该书实际上出自陈序经先生1933年在中山大学的一场题为“中国文化的出路”的演讲,不久演讲词发表于《广州民国日报》的“现代青年”栏目,后经进一步修订在193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笔者所读的版本为岳麓书社于2010年最新整理的版本。此书的影响实际上是很大的,该书“旨在比较研究文化学和中西文化,探求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陈序经:《中国文化的出路》,长沙:岳麓书社,2010年版,146页。,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化思想界掀起

2、了一场文化大论战,至今仍不失启发和指导作用。在阐述自己的观点之前,陈先生在序言部分就列出了关于中国文化前途持有不同观点的三个派别:主张全盘接受西方文化的、主张复返中国固有文化的和主张折中办法的。另外作者认为,在讨论关于中国文化的出路的问题,明白文化本身是重要的,故作者用了全书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阐述了什么是文化。通过两章“文化的根本概念”,作者阐述了文化的发展和文化的性质,认为:“在时间上,文化是变动无已的。在空间上,文化是连带关系的。”同上,36页。在第三章陈先生驳斥了折中方法派别的观点,作者分别就“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精神文化与

3、物质文化”“静的文化与动的文化”等观点进行了反驳。例如就张南皮“中体西用”的观点,陈先生认为有如下错误:一、没有充分了解西学本身而高谈东西学优劣及异同,“以为调和东西文化的张本,这正是舍本而求末”同上,43页。;二、学无东西中外之分,而只有新旧之分,而新旧学不能相容,故中体西用不对;三、东西学各有其体,不可混用;四、“中体西用”的主张养成了为学不彻底与浮夸的风气。同样,复古派的观点同样遭到了陈先生的批驳。作者从批判孔子及儒教观点开始,认为孔孟的复古主张就是排斥异己,就是排外,进而排外趋向于极端则一切外来的东西都成了不好不值得效仿的

4、了。那些主张尊孔的人,实际上就是主张复古的人,因为复古是孔子的精神所在。另外,陈先生还否定了梁漱溟先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提出的文化发展三时期——由西洋化而中国化,由中国化而印度化的观点。陈先生认为梁先生的观点是自相矛盾的,故对文化发展三时期的观点并不赞同。通过两张的论证,陈序经认为无论是折中派还是复古派的方法都是存有问题的,他认为:3“前者(折中派)昧于文化的一致与和谐的真义,而后者(复古派)昧于文化发展变化的道理。”陈序经:《中国文化的出路》,长沙:岳麓书社,2010年版,80页。由此,陈先生提出全盘西化的观点。作者在书中

5、提及西化的错误就在于迟疑不决,并且举俾斯麦关于中日交战的论断为例子说明学习西方不仅要学习他们的器物,更重要的就是要学习他们的学术、政治原理以做根本的改造。作者指出全盘西化至少有两方面的必要:欧洲近代文化的确比我们的进步和西洋的现代文化是现世的趋势。继而,作者指出近代文化的主力是:个人主义,即主张尊重和发展个性的学说。作者还分析了产生个人主义的原因,“教会想统治一切的精神和俗事,而激引教会的崩坠和宗教上的个性信仰自由,再由宗教上的自由,引起政治上的个性自由”同上,112页。。另外,十字军东征和元朝的西侵同样对现代的个人主义产生过影响

6、。作者认为中国的文化实际上只为一种,那就是孔化。也就是说,中国全部的文化即可以孔子为代表。在这样的孔家思想的统治之下,中国就不可能产生个人主义,从而进一步使得没有新思想新文化的产生,也就不会产生西方那样的文化。最后,作者又论证了南北文化的真谛实际上就是新旧文化。总之,作者最终的观点就是要提倡个人主义,进行“澈底的全盘西洋化,澈底的打破中国的传统思想的垄断,而给个性以尽量发展其所能的机会”同上,121页。。“全盘西化”这一观点笔者并不是十分赞同。首先,全盘西化作为一个观点过于绝对,而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绝对的,因而不论这一观点是否得以

7、辩证的看待总归是过于绝对。其次,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延续不断,因为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产物,其本身之所以能够延续以及曾经在世界舞台上几度辉煌就说明其文化并非一无是处。王新命:“全盘西化论的错误”,载于《晨报》1935年4月3日。另外,笔者参看民国时期关于中西文化论战的文章时看到一篇名为《再论“全盘西化”》的文章认为反对“全盘西化”是有下面的理由的:“全盘西化”蔑视了中国的国情;“全盘西化”主张达到中国旧的文化基础,但这一基础却是数千年来的根基,而且如果新的文化基础无法建起则会造成社会文化的混乱;“全盘西化”无法起到适于国情且合于需要的文

8、化所能起到的调和作用;中国民族的出路在于民族性的改良。穆超:“再论‘全盘西化’”,载于广州《民国日报》,1934年7月10日。另外,胡适先生曾在《充分世界化与全盘西化》一文中表示避免“全盘”的字样,而用“全力现代化”或“充分世界化”代替“全盘西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