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素养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素养

ID:38060889

大小:18.9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8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素养_第1页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素养_第2页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素养_第3页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素养_第4页
资源描述: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素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素养王小芳222011301011179摘要:乌申斯基曾说过:“教师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的大机构中一个活跃而积极的成员,是过去历史所有高尚而伟大的人物跟新一代人之间的中介人,是那些争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的神圣遗训的保存者,……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教师对于人类发展和进步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新课程改革下的今天,教师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而不是安于现状停滞不前。本文从几个方面来浅谈对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素养的认识。关键词:新课改教师素养引言:在全球知识经济和现代新信息技术的发展背景下,世界各国掀起了教育创新和学习革命的高潮,我国

2、也紧跟时代潮流,于2001年开始了新课程改革。课程的改革给教师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自身的素养,以适应当前的新课改形势,是教师们的一门必修课。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育主体是影响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素养的建设是提高教育有效性的重要一维。教师素质是一个综合的整体概念,是教师各种素养的集合体,是指教师履行职责、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须具备的内外品质的总和。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老师的德与才,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归根结底是对教师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素质:正确的教育理念;良好的职业形象;多元的知识结构;多向的教育交往;高尚的人格;执

3、著的创新精神。(一)正确的教育理念新课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继续照本宣科或者是单纯的向学生们灌输理论,而是启发学生们去思考,引导他们去探索。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设计恰当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情境体验教学法等等。无论是哪种教学方法,目的都是使学生主动接受消化并升华知识,完善知识结构,训练思维方式。以学生为本,除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和兴趣,更为重要的是关注学生们的心理状况。心理状态是影响学生学习生活的不可忽略的因素,在传统观念中,家长和教师都认

4、为只要为孩子提供了良好学习环境,督促了孩子努力学习,就尽到了责任。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到,当一个人基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那么他就会需要更高层次的东西,比如安全感和爱的需要。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容易波动和受影响,自尊心特别强,心理状态是不稳定的。对于老师来说,完全掌握每位学生的心理状况是不可能的,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每个学生都需要老师的关注和爱。平等的对待学生,即使是“差生”也不轻言放弃,是赢得学生们信赖的关键。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是教师们有待完善的素养之一。(二)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改革的特点是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5、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新课程的内容更具有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以前的教师只要能把要讲的教材掌握透,专注于自己的学科领域即可,但是新课改给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现代老师,仅掌握单一的学科远远不够,还要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当今世界,经济科技以及社会各方面都在飞速发展,教育也不例外,教师们不断涉猎不同的领域,拓宽知识面,同时还要不断进修,与世界最新的社会科学成果和自然科学成果保持同步。例如越来越多的教师有了出国学习交流的机会,那么教师就至少要学习一些外语,才不致与错失良机;为了使教学活动丰富多彩,通常要借助音频,课件,查找资料,这就要求教师

6、会一些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不单指学术意义上的知识,也包括社会实践知识。教师们积极投身社会社会实践,关注社会上的热点事件,将会有更多直接经验和心得体会,对于教学有莫大的帮助。身教重于言传,正如陶行知所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总之,教师应当是自己的知识结构总是处于不断完善的状态中。(三)良好的职业形象职业形象是指你在职场中公众面前树立的形象,具体包括外在形象、品德修养、专业能力和知识结构这四大方面。它是通过你的衣着打扮及言谈举止反映出你的专业态度、技术和技能等。教师作为

7、一个特殊的职业,自身的形象对学生的感染性极强,因此在这方面的要求更加严格。得体的穿着,符合礼仪的言谈举止,是教师的基本素养。为人师表,重在“表”字,老师以一个优雅的形象每天对学生耳濡目染,相信学生也会有所感受。当然,光是拥有光鲜的外在形象而缺乏内涵的老师,是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必须努力使自己的各方面的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四)多向的教育交往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客体,他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协调,共同推动教学活动的发展。在传统教学中,往往老师扮演的是灌输者的角色,学生则是被动的接

8、收者,缺乏主客体之间的交往,也就是缺乏双向互动。教师可以营造多变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