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的常规检查及意义?

乙肝的常规检查及意义?

ID:38056971

大小:3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7

乙肝的常规检查及意义?_第1页
乙肝的常规检查及意义?_第2页
乙肝的常规检查及意义?_第3页
乙肝的常规检查及意义?_第4页
乙肝的常规检查及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乙肝的常规检查及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1 两对半检查   目前,乙型肝炎标志物包括了很多项指标,各项指标的意义又错综复杂,难以搞清;这些指标组合成许多的阳性模式,常使病人感到困惑。这里介绍一种简便方法,将化验单对照一下下面的简表,就能知道化验单的临床意义:  (1)HBsAg+ 慢性表面抗原携带;急性乙肝病毒感染潜伏期后期  (2)HBsAg+HBeAg+ 急性乙肝早期,传染性强  (3)HBsAg+HBeAg+HBcAb+急慢性乙肝,传染性强  (4)HBsAg+HBcAb+急慢性乙肝,具传染性  (5)HBsAg+HBeAb+HBcAb+ 急慢性乙肝,传染性弱  (6)HBcAb+ 乙肝核心抗体隐性携带,

2、有乙肝既往感染史  (7)HBeAb+HBcAb+ 急性乙肝恢复期或既往有感染史  (8)HBsAb+HBeAb+HBcAb+ 乙肝恢复期,具备免疫力  (9)HBsAb+ 接种疫苗,乙肝恢复,具备免疫力  (10)HBsAg+HBeAb+ 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易转阴  (11)HBsAg+HBeAg+HBeAb+HBcAb+ 急性乙肝趋于恢复;慢性表面抗原携带  (12)HBsAg+HBeAb+ 乙肝感染后已恢复  1.2 转氨酶检查   血清转氨酶检查是肝炎病人非常敏感的指标。通常检查血清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俗称谷丙转氨酶,简称ALT,以前称GPT)与谷氨酸草酰乙酸转

3、氨酶(俗称谷草转氨酶,简称AST,以前称GOT)。转氨酶越高一般反映肝细胞受损的程度越严重,并从某种程度上提示病情的轻重和愈后。一般来说,在肝炎的潜伏期末,酶活力就已开始升高,往往是最早出现异常的肝功能指标。在病程发展到严重时,酶活力也达到高峰,且ALT值、AST值常常明显升高。尤其是急性黄疸型肝炎时,ALT升高更为明显。有人比较了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清内36种酶,认为ALT最为灵敏,最有诊断价值。当病情好转时,血清转氨酶活力也随之下降。乙型肝炎病人血清转氨酶活力下降相对较缓慢。因此,转氨酶的升高一般可反映肝细胞受损害的程度。但对于重症肝炎的病人,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肝

4、细胞就会大量坏死,而使肝脏产生转氨酶的能力丧失了,这时血液中的转氨酶浓度就有可能比原来测得的值反而下降了,但黄疸指数,胆红素含量继续升高。临床上把这种黄疸持续升高而转氨酶先高后低的现象,叫做“酶-胆分离”,提示病情正在恶化。  2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他人。  2.1 经血传播 如输入全血、血浆、血清或其他血制品,通过血源性注射传播。  2.2 母婴传播   如孕妇带毒者通过产道对新生儿垂直传播;妊娠晚期发生肝炎的孕妇对胎儿的感染等。  2.3 医源性传播   如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可引起传播;用1个注射器对几个人预防注

5、射时亦是医源性传播的途径之一;血液透析病人常是乙型肝炎传播的对象。  2.4 性接触传播   近年国外报道对性滥交、同性恋和异性恋的观察肯定,乙型肝炎的性传播是性伙伴感染的重要途径,这种传播亦包括家庭夫妻间的传播。  2.5 昆虫叮咬传播   在热带、亚热带的蚊虫以及各种吸血昆虫,可能对乙型肝炎传播起一定作用。  2.6 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与乙型肝炎病人或病毒携带者长期密切接触,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而传播乙型肝炎。  3 乙肝预防环节  3.1 控制传染源  3.1.1 病人的隔离   急性乙肝病人的隔离期最好至HBsAg转阴。慢性乙型肝炎病人

6、应分别按病毒携带者管理。  3.1.2 携带者的管理   对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应进一步检测各项传染性指标,阳性者应禁止献血和从事托幼工作。  3.2 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重点在于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的传播。每一个献血员和每一个单元血液都要经过最敏感方法检测HBsAg。阳性者不得献血,阳性血液不得使用。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具和针灸针,重复使用的器械必须经高压或煮沸消毒。不耐热的器械可用2%戊二醛浸泡2h消毒。漱洗用具要专用。接触病人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3.3 保护易感人群  3.3.1 乙型肝炎疫苗的常识   乙型肝炎疫苗含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是由酵母

7、通过基因工程制造出来,所以不会沾染其他病毒和病菌。疫苗注射入人体后能够刺激身体产生抵抗乙型肝炎的抗体。疫苗一共需要注射3次,第1和第2次相隔1个月,第2和第3次相隔5个月。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注射位置疼痛。少数会有轻微发烧。依时接受3次疫苗注射后,大约90%~95%的人可以产生长期的免疫力,研究显示这些人日后即使抗体水平下降,亦无需再加强。因为免疫系统的记忆细胞,可以对入侵的乙型肝炎病毒作出即时反应,生产大量的抗体,抵抗乙型肝炎病毒。注射疫苗产生抗体后,每隔3~5年加强1次。  3.3.2 注射乙型肝炎疫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