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撰写教案

五、撰写教案

ID:38055345

大小:2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7

五、撰写教案_第1页
五、撰写教案_第2页
五、撰写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五、撰写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撰写教案写教案,是在研读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环境等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规划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创造的过程。这种规划,既可以以文本的形式表现,但更多、更丰富的内容是以非文本的形式存储于我们心中的资源库。前者是有形的教案,后者是无形的教案;前者是显性备课,后者是隐性备课;前者是备课于书(本),后者是备课于心。但在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学中,写教案并不都是这样,存在诸多误解,如“把写教案等同备课”、“教案可有可无”、“教案越详细越好”等等。1.正确认识备课与写教案之间的关系。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写教案只是备课的一小部分工作。如果

2、把教案分为“有形教案”和“无形教案”,则“备课”基本等同于“有形教案”,即文本教案,它是我们将备课的部分内容,付诸文字,写于教案本上。有形教案应该“简而实”。“简”即简单、简约。因为不是所有的思想都可能、都有必要写出来的,有些内容完全可以记在脑子里,节省下来的时间做什么?“实”即实在、实用。教案是教学的方案,是指导教学用的,如果我们在课堂上都不用教案,或者我们的教案都不能在课堂上用(当然不是一成不变、按部就班),那我们还写教案做什么?简单、简约才实在,实在才实用。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我们建议广大教师认真撰写“教学反思”,或称“案例反

3、思”、“教后记”等。教学反思,写出来是“有形教案”,放在脑子里,便是“无形教案”,这是我们的文化底蕴、专业素养、道德水准、工作作风、基本功等的综合体现,要力求“丰而深”,即丰富、丰厚、广博、深刻,包括读书。只有这样,教案才能转化成“学案”,指导教学而不束缚教学,此时的课堂才有可能动态生成,才有可能充满生命活力。备课要用心,写教案也要用心,用心为课堂教学写教案、为自身成长写教案、为学生发展写教案。至于教案的详略,可因人、因时而异。一般来说,教龄相对短的老师,教案应写得详细些;公开课的教案,为便于交流,宜写得详细些。同样,教案的格式,也不必过

4、于强求一律。它取决于我们对“无形教案”的把握,取决于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的特点。2.教案内容(1)教学(学习)目标教学(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目标明确、恰当是一节好课的首要条件。“明确”,是指师生对一堂课应达到的目的、方向要有共同的认识;“恰当”,主要指符合“三维目标”精神、符合教材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实际、符合40或45分钟容量。写在教案(学案)中的是每一个课时的教学(学习)目标。课时目标明确、恰当,课堂教与学才有方向、才有效益。(2)基本的教学程序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以及教材特点,安排一节课的先后次序,先做什么,再做

5、什么,最后做什么,需要在教案中提示。这个提示也不是“公式化”的、一成不变的,该省的省、该略的略、该详的详。一般地以教学重点的实施、教学难点的突破、教学创新点的设计等为详。(3)问题设计以提出问题、包括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来调动学生、深化理解、促进思维、推进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好的问题,即思维含量高、挑战性强的问题,能够点燃创新的火花、唤醒思维的觉悟、激发探究的欲望,使之或凝然沉思、或豁然开朗、或释然顿悟、或怦然心动、或翩然遐想,不仅学到知识、掌握技能、训练思维,更陶冶情操、沐浴欢喜、获得生命的力量。备课,要精心设计问题,少而精,要把问题

6、写在教案中。(4)练习设计我们要对练习进行精心,即根据教材特点、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设计课堂练习,以及时反馈、巩固和深化;设计课外练习,以拓展、延伸和升华。3.教学反思叶澜教授指出:“一名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名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应该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行为,是一种需要理论支撑的分析、比较、判断的思维过程,以及思考之后的改进、提升、完善、记录的行动过程。有的放矢、思而见行、行必有果,是教学反思的显著特征。(1)思考。教育是为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那么,作为教育者的我们,首先应是一个“独立思考”者。

7、有一种痛苦其实是快乐,是直抵内心的快乐,那便是思考。课前思考: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同时以学习者的身份思考: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学?学到什么程度?课中思考:课堂教学中,看着学生的眼神、表情、状态,思考“我的教学适应学生吗”、“要不要做一些调整”等等。课后思考:教学设计适合学生吗?课堂生成抓住了、用好了吗?学生喜欢我的课吗?我满意学生的学习吗?教学效果如何?……总之,得失明了、成败自知。“得”者成为经验、“失”者成为教训。“失”则及时调整、改进,此时的“失”就转化成“得”了。(2)记录。思考而有所得,应及时记录下来。随时

8、的零散笔记,在教案右侧留出一块空白,随教学流程进行旁批、旁注,一下课花上几分钟就可以记录完成。阶段的完整笔记,一天、一周、一月,结合平时笔记加以提炼,形成有观点、有材料的文章。(3)提炼观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