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践操作在数学课改中的作用

浅谈实践操作在数学课改中的作用

ID:38050155

大小:2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4

浅谈实践操作在数学课改中的作用_第1页
浅谈实践操作在数学课改中的作用_第2页
浅谈实践操作在数学课改中的作用_第3页
浅谈实践操作在数学课改中的作用_第4页
浅谈实践操作在数学课改中的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实践操作在数学课改中的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实践操作在数学课改中的作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是要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学生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操作,让眼、耳、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认识数学,理解数学,获取知识,提高各种技能。小学阶段,实践操作活动是数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生探究新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的动手操作已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是课改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一语道出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我结合自己数学教学实际,谈一谈实践操作在课改中的作用。一、   实践操作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依据。认知

2、心理家认为:“活动是认知的基础,智慧是从动作开始的。”对于动作、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最深刻的体验莫过于自己亲手实践过的东西。有些数学知识,特别是概念性知识,学生难以理解,如果强制地让学生硬记,不但给数学的应用带来障碍,而且更不利于学生智能的提高。所以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以实践活动为依据,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构建数学概念。比如:在讲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具有活动性这些特征时,只凭老师的一句话学生不易理解,我就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喜欢摆弄、讨论、争辩这一认知规律出发,让学生用学具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自动固定三个顶点),拉动任意两个顶点,三角形纹丝不动;再用四根小棒围成一个

3、四边形(自动固定四个顶点),拉动相对的两个顶点,原四边形在不断地变形。有效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三角形和四边形特征的认识。有的学生还明白了为什么日常生活中房子的屋架、衣服架、自行车大梁、电线杆横架等制成三角形的,而拖车拉钩、活动门常做成平行四边形的。这种简便而又形象的操作,把抽象知识变为一种生机有趣的活动过程,是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想与做、说与做有机结合,加深对事物和概念的理解,自行探索获取知识,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的实践性。从科学角度讲学生的动手操作促进了左右脑的协调发展,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科学的支配,智能发展获得了最佳效果。二、实践操作有助于

4、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规律,变“学会”为“会学”。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过程充满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小学生的认知过程是操作探索的过程,如果老师能为学生创设既有独立思考性又有可操作性、合作性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动手摆弄,大胆走出老师设下的条框,加大接受信息的容量,使之在探索中找出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问题,这样就能使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怎样做学习的主人。例如:在学习了长方形面积后,我出了这样一个练习题:“用一根30米长的绳子在地上围一个长方形,怎样围占地面积最大?”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围、看、填表、计算,然后讨论交流。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发现了规律:长与宽越接近,所围成的面

5、积越大。长(米) 14 13 12 11 10 9 8 宽(米) 1 2 3 4 5 6 7 面积(平方米) 14 26 36 44 50 54 56 又如:在认识角的一课中,组织学生进行如下活动:   B(1)            用纸片作一个角;               A’             A(2)把这个角放在白纸上指出∠AOB;    B’(3)再把硬纸片绕着点0旋转180度,并画出∠A’OB’;(4)探索从这个过程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通过操作、观察每个学生都发现:0A与OA’、OB与OB’是一条直线,∠AOB与∠A’OB’是对顶角,大小相等,还发现∠BOA’与∠B’OA

6、也是对顶角也相等,∠AOB与∠A’OB互补。这样的操作实践活动完全代替了老师的讲解,把抽象的死背硬记的东西进行了溶解和软化,学生不仅能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能不断地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学习。二、   实践操作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是实践操作,而操作活动是手、口与大脑的思维紧密联系的。操作中学生不但要观察思考、分析、比较、综合、交流,还要进行抽象、概括、推理、总结和记忆,理论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如:教学圆柱体积时,让学生做试验:在空圆锥里装满沙土,然后倒入等底等高的空圆柱里,看看倒几次正好倒满,得出: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7、三分之一。接着又做了一次实验,即不是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同学们边做边提出问题:“为什么这次不是倒了三次?”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得出圆锥圆柱不等底等高不具有这一结论。进一步明确了三分之一的意义,同时抽象出等底等高圆锥圆柱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种用外显的动作驱动了内在的思维活动,把抽象的东西通过实践表达出来的过程,使学生从中感悟并理解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并通过语言将操作过程转化为思维,从而发展了思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