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售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调查

市售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调查

ID:38049697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4

市售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调查_第1页
市售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调查_第2页
市售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调查_第3页
市售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调查_第4页
市售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调查_第5页
资源描述:

《市售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调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市售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调查【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情况,为预防由海产品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及溯源工作提供参考,对结果作统计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市售海产品200份按国家标准GB/T-4789-2003[1]及《卫生防疫细菌检验》[2]操作规程进行副溶血性弧菌分离培养及鉴定。结果在200份样品中检出105株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52.5%。其中鱼类检出率67%,虾类检出率60%,贝类检出率16%。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的血清学分型(群),以O3群居多,占19.0%(20/105),其次为O4、O11、O1群,未定群有32株占30.5%,K抗原未检出细菌

2、性食物中毒常见的O3:K6型流行株。结论本地区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存在着严重污染,以O3群居多。【关键词】海产品;污染;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分型副溶血性弧菌是细菌食源性疾病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为了更好地掌握该菌在海产品中的污染情况,对其污染情况进行评估,必须提供有效的科学检测数据。但是在目前我国的食品微生物检验国家标准GB/T-4789-2003方法,只对副溶血性弧菌的菌株进行定性检测,对正确评估及流行病学溯源的价值有限。本次调查除按常规和国标法作分离鉴定外还进行血清学分型鉴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 1.1样品来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采集本市南山区蛇口市场零售的新鲜海产

3、品200份,其中鱼类100份、虾类50份、贝类50份。1.2培养基所用的增菌液及分离培养基均由北京陆桥公司提供。1.3副溶血性弧菌免疫(O群、K型别)血清由日本生研株式会社DENKA提供,使用方法按说明书,在有效期内使用。1.4细菌分离鉴定鱼类采用鱼腮及鱼肉研磨、虾类采用研磨、贝类样取内脏增菌,第2d转种分离于TCBS培养基,同时作第2次增菌后再转种分离,选取可疑菌落接种三糖管,纯培养后作革兰染色、氧化酶、耐盐等试验,结果符合弧菌属特性者,进一步作生化试验及血清学鉴定。2结果2.1副溶血性弧菌检出情况在200份样品中检出105株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52.5%,详见表1

4、。表1不同样品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情况(略)2.2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的O抗原鉴定,在105株副溶血性弧菌中检出11个O抗原群别,其中以O3群居多,详见表2。表2105株副溶血性弧菌检出O抗原群别分布(略)2.3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的K抗原鉴定,在105株菌的K抗原分型中,共检出14个K型别的副溶血性弧菌,有一株O2群凝集,但K抗原却不凝集,见表3。表3105株副溶血性弧菌检出K抗原型别分布(略)3讨论据以上结果看,受检的海产品的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较严重。从不同种类看鱼类、虾类污染较贝类高,从不同标本整体污染情况看,鱼类、虾类样品比贝类高,鱼类比贝类污染程度要高3.2倍,虾类要比贝

5、类污染程度高2.7倍。说明抽检的海产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提示应加强卫生监测,同时,还应加强科学吃用海产品的卫生安全宣传。目前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已成为沿海地区夏秋季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其发率已超过沙门菌、志贺菌等常见的肠道病原菌。据这几年的报导,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副溶血性弧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体之一[4]。正是这样,人们往往认为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与海产品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我们本次的检测结果,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的抗原分布在11个O群里,检出较多的为O3群,占19.0%(20/105),其次为O4、O11、O1群,在检出的O3群中未检出O3:K

6、6型。这与我们近几年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监测结果[5],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主要是O3:K6型,其它型别比例较少不相吻合,从流行病学溯源的角度分析不存在同源性。有报道在外环境及水产品等检出的菌株以O1、O4、O5群为主,在806株的副溶血性弧菌中只检出2株O3:K6型,仅占0.25%[6],这说明O3:K6在外环境及水产品检率并不高。而食物中毒检出的却以O3:K6株为主。据有关报道[6,7],对21株抗原群是O3的临床菌株检测,全部检出TDH基因,而对3株O3血清型的海产品菌株进行检测,没有扩增出阳性条带,O4、O5血清群共30株海产品菌株进行TDH基因检测时,仅有2份检出T

7、DH条带,说明大多数海产品菌株不含TDH基因,与临床菌株的TDH高携带率有明显差别。这一现象,难以解释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高发生率与沿海地区及海产品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的相关性,有待今后在对检出菌株作基因检测分析等方面进一步探讨。【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委会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S].(GB/4789-2003)北京,2003,47~52.[2]何晓青.卫生防疫细菌检验[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9,482~485.[3]董雪,李继耀,王冰,等.沈阳地区2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