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取氧气说课稿

制取氧气说课稿

ID:38044619

大小:2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2

制取氧气说课稿_第1页
制取氧气说课稿_第2页
制取氧气说课稿_第3页
资源描述:

《制取氧气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制取氧气说课稿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是在上节课学习《课题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进行复习,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使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为此后系统的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也是中考实验操作考试的内容之一,因此本节课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情分析:氧气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观察实验和进行简单实验操作的技能,在《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中,初步了解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理。因此学

2、生可以在此基础上,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积极性。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2、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及合作能力。2、初步具有对知识进行分析、对比和迁移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一般气体制取方法的总结归纳,使学生学会发现并总结事物的一般规律。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教学方法本节课采取问题探究和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时安排

3、:1课时下面我重点谈一下教学设计这一环节:教学过程我将教学过程设置为以下几个环节:复习导入→问题探究→活动挂图展示→实验前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归纳总结环节1:复习导入。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引出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环节2:问题探究。探究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1)让学生观察药品也就是反应物的状态。(2)实验室制氧气需要的反应条件?(3)归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跟哪些因素有关,总结出一般气体的发生装置选择的规律: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发生装置。探究实验室制氧气的气体收集装置。分

4、析总结出气体的收集装置选择的规律:根据气体的性质(密度、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在这里,师生共同进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设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如何操作?学生带着问题阅读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课本第40页。找一个学生复述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在试管中放入药品和一团棉花,并固定在铁架台上(3将集气瓶盛满水,盖好玻璃片(4)点燃酒精灯,先均匀加热,再对准药品加热(5)有气泡连续产生时收集氧气(6)把导管拿出水面(7)熄灭酒精灯教师小结: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查(茶)装(

5、庄)定点收离(利)熄(息)用谐音记忆法归纳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能够让学生尽快地熟悉实验步骤。然后,设置几个讨论题:【讨论】1、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2、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3、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4、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为什么?5、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这5个问题,有些通过刚才阅读课本,心中已经有答案了,有些需要讨论才能得出答案,第3个和第5个问题需要教师再强调一下:注意事项:1、操作顺序(1)检验气密性(2)装药和棉花(3)倾斜固定试

6、管(4)集气瓶盛水做准备(5)先预热后加热(6)连续气泡收集(7)先拿导管后熄灯2、燃烧实验(1)木炭用坩埚钳夹住,由上往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2)燃烧铁丝的集气瓶中预先留少量的水3、实验完毕后整理仪器和桌面根据板书内容的提示,学生能够较顺利地进行实验操作环节5:【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错误及时纠正。接下来,设计问题:【讨论】(1)为什么木炭要由上往下缓慢伸入集气瓶?(2)为什么要在燃烧铁丝的集气瓶中放少量的水?燃烧木炭时为什么不放水?燃烧硫要放水吗?为什么通过讨论,学生知道了这样做的原因,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印象更

7、深刻了。【布置作业】完成《实验探究报告册》第6页《制取氧气氧气的性质》板书设计:实验步骤:查(茶)装(庄)定点收离(利)熄(息)实验内容:(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收集2瓶氧气(2)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注意事项:操作顺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7个步骤)(1)检验气密性(2)装药和棉花(3)倾斜固定试管(4)集气瓶盛水做准备(5)先预热后加热(6)连续气泡收集(7)先拿导管后熄灯2、燃烧实验(1)木炭用坩埚钳夹住,由上往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2)燃烧铁丝的集气瓶中预先留少量的水3、实验完毕后整理仪器和桌

8、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