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七律·长征

25、七律·长征

ID:38043920

大小:32.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5-04

25、七律·长征_第1页
25、七律·长征_第2页
资源描述:

《25、七律·长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课题:25、七律·长征教案内容修订栏教学目标:  1、学习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3、了解毛主席诗词的创作风格:艺术的概括和夸张。重点难点:  1、重点: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难点: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2、解题:  “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

2、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规定。“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  3、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二、朗读:  1、自读,正音。  2、听读,注意重音、节奏。  3、齐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读出气势。  三、整体感知:  1、思考:哪两句是全诗的总纲?   2、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3、“远征难”、“只等闲”如何理解?  远征:行程之远,时日之长;难:牺牲之大,经

3、历之苦。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只等闲”,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4、诗中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五幅雄壮图画,你能一一概括吗?用动词加地名的方式概括。  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四、重点品析:  1、如何理解“逶迤”“磅礴”和“腾细浪”“走泥丸”?  五岭“逶迤”形容绵延不断,“腾”突出它的奔腾气势。乌蒙“磅礴”形容巍峨高大,“走”突出它的疾驰状貌。(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脉写活了。)教案内容修订栏“细浪”、“泥丸”,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夸张

4、,反衬红军,突出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暖”“寒”如何理解?    3、“更喜”有何深意?诗人为何提到“三军”?  “更喜”,承上启下,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三军”,在写这首诗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但毛泽东希望并想念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三军”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更表达了他对夺取长

5、征全部胜利的信心和革命乐观主义。  五、课堂总结:  这首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六、写作特色:  1、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2、夸张手法的妙用。  七、课堂延伸:  思考:长征精神的内涵有哪些?结合当前实际,举例说明我们应该怎样来继承。  长征精神:是指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

6、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紧密团结,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板书设计:  万水金沙大渡……  远征难  千山五岭乌蒙岷山……  不怕更喜   等闲尽开颜  英勇无畏、乐观向上的英雄气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