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034020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4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诵读欣赏古诗二首》教学反思中原街中学万巧玲这个学期在赛课活动中,我讲授了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诵读欣赏中的古诗二首,包括《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和《己亥杂诗》。讲完之后感触很多,下面做一反思总结: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明显感觉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自己的理论知识和课堂驾驭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虽然在一些细节的把握和处理上仍有欠缺,但是也让我对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了更大的信心。感触之一:赢得学生之心至关重要。我们平常常抱怨学生“学生不认真听讲”,“学生不好好配合”,等等。也许学生真的有些不足,不过,我们教师是否先这样扪心自问:“我真正从
2、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了吗?我用最大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了吗?你赢得学生的‘芳心’了吗?”等回答是肯定的话,也许你的忧愁就会烟消云散了。在讲之前,我充分做足了学生的工作,所以我们很默契。感触之二:教师给学生一个舞台,学生就会还教师一个惊喜。讲课之前,我提前打印好题发到学生手中,做预习,学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能积极地配合回答问题,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声音洪亮,朗读抑扬顿挫。这节课一开始就使整个课堂3充满了轻松愉快的气氛,听课的老师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热情的掌声也适时地送给这些天真勇敢的孩子们。我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展示的机会,搭建了一个展示的舞台
3、,他们便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作为教师一定要坚定一个信念:相信学生。感触之三:课堂就要有动有静,动静结合。近几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出现了一种极为热闹的课堂。整节课基本上都是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言,教师退居二线做起了旁观者。由过去学生当“厅(听)长”,摇身一变成为了教师当“厅(听)长”。虽说矫枉必须过正,但这种热闹的背后却是学生见解的不深刻、知识的不扎实。所以我设计的这节课,一开始各种形式的“读”,就是动,而且是大动,另外七嘴八舌地说出诗中的“意”,也是动的环节。接下来就让学生仔细揣摩诗歌创设的意境,发挥联想、想象,用散文化语言描绘诗中一幅
4、幅画面,体会所传达出的深厚情义,这就是一个静的环节设计。写完之后,小组合作修改完善写成的片段,又是适时的“动”。用诗环节,学生模仿教师所给的例子进行创作,再次进入静的状态。说实在的,别看有些学生说起来很热闹,但真的一动笔,就显得有些笨拙了。这也正是我们不能只图热闹,而让学生时常静下来的主要原因。这节课上下来,自我感觉还算良好,但仔细想来,还是留下了诸多遗憾。首先,朗读未能贯穿始终。3这节课第一环节——各种形式的“读”,的确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同样引起了听课教师的关注,但接下来的所有环节中,读得太少了,这是一个缺憾。如果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声情并茂
5、地进行诵读、背读,相信会加深对文本情感的理解。课堂上我示范诵读了两句,赢得了学生的掌声。过后想想,他们对这种虽然是有些传统的读的形式,也是很感兴趣的。可惜,忘记了让学生亲自尝试。我觉得,这也是没有真正以学生为本的一种表现。其次,有些教学环节坡度太大。我曾经在“用诗”环节上犹豫再三,但还是想挑战一下。这一次为了减小学生“爬坡”的难度,精心选择了两个示例,供学生借鉴。这样,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就可以较好地完成“用诗”的训练。但事实上,学生还是遇到了一定的困难。看来“用诗”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事情,需要厚实的铺垫才行。不过,尝试就会有收获,尝试的过程就是铺垫
6、的过程,我坚信这一点。虽然“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我将不懈追求,不断探索,不断提升,力求使自己日趋成熟,力争使课堂日臻完善。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