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031627
大小:3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6
《潘福琨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读的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读的训练平果六小潘福琨【关键词】小学语文 读的训练 读熟 精思 方法 【摘要】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精思,使书面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及审美能力。《小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但在四十分钟的具体教学中,能真正科学地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正确地引导学生活跃思维,培养良好语感和整体
2、把握能力却并非易事。不少老师往往一味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追求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常常使学生陷入无意义的思考,进行繁琐的分析研究,加上过多的毫无价值的问答练习,表面上看,一节课学生参与其中,活动不少,而实际上学生是在瞎子摸象,跳跃思维。由于没有整体的感知,没有完整的思路,要不了几天,课堂上那些零乱不堪的发言,支离破碎的回答,谁还能记忆犹新呢?即便是记住了,对于训练学生积累词汇,锤炼语言,提高写作能力又会有多大帮助呢?曾听一位教师上公开课,讲到课文《山》中老支书舍己为人的片段时,为了让学生深刻领会老支书先人后己的精神,该教师先通
3、过学生自读让学生对当时特定环境的理解后,抓住相关词语,让全体学生用铿将有力的声音多次诵读老支书镇定自若地指挥村民们脱离险境的文段,使学生在诵读中悟出了老支书先人后己、视死如归的高尚品质,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得共产党员在灾难面前先人后己、视死如归的高贵精神。这样一来,学生们通过诵读,得到了深入文本,深入体会文章内容,领悟了文章所表达的感情。享受到了语文课堂的美,长期享受课文美感的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加浓。由此例可看出诵读对语文课堂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作为语文教师该怎样进行有机的、系统的训练,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运用
4、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还是要重视学生读的训练。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读”4的位置多么的重要。特别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学生就会更加事半功倍,受益终生。深感遗憾的是,我们在教学中并没有真正重视读的训练,而是把功夫都化在了对课文的研究分析上,以讲代读,以答代读,造成了学生不会读书,害怕习作的严重后果,培养良好的语感更无从谈起。在实际教学中,我一直重视学生读的训练,千方百计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愿在此抛砖引玉,以期共
5、商。 1读书读书,贵在熟读。 书声琅琅是古人传统的教学形式之一。因为它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是理解和记忆的先导,是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试想,一个人读起书来,结结巴巴,吞吞吐吐,它能对课文内容心领神会,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吗?显然是不会的。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要使课文的“外部语言”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内部语言”,在大脑皮层中留下深刻的沟纹,一般要经过20遍以上的朗读实践。在反复读,把书读熟的同时,学生眼睛看,心里想,嘴上念,耳朵听,许多器官同时协作,就容易把课文记住,背熟。把课文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
6、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大家知道,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都是专家的典范之作,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从遣词造句,到主题思想及写作特色,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这些都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过程中,加深理解和体验,由情感产生思考,从而受到品德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同时对学生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为此,在讲读课文中,我们都应以读为先,将
7、读贯穿教学始终。一篇新课文,首先给学生正音范读,让学生整体感受课文内容、语气、感情,掌握字里行间的抑扬顿挫。然后让学生自读,并要求他们认真读,把书读熟,做到发音准,咬字清,声音响亮不重复,理解意思带感情。在此基础上,老师掌握火候,趁热打铁,对于疑难问题给学生以适当点拨,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意思,深深地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巧妙之处,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受到感染和启发。老师再也不用为绞尽脑汁的提问,学生拐弯抹角的回答而浪费时间了。 2熟读精思,心知其义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
8、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这充分说明读书一定要勤于思考,二者不可分割。为此,我们总是在学生做到了对课文能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进一步地读,不过这时是带着问题而读,一边读一边想,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再读,哪些是重点词,哪句是重点句,作者为什么要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