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029850
大小:33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04
《25.古诗两首(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5古诗两首1.会认8个生字,会写6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3.在读诗、悟诗的过程中,感受美,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珍惜友情的思想感情。1.掌握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体会诗人的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友情的思想感情。多媒体课件。2课时。一、谈话导入,提示诗题。1同学们,古诗是我们祖国的文化精髓,你们一定背过不少的古诗吧,今天我给大家推荐一首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诗——《回乡偶书》。2学生齐读。3出示头像,介绍诗人。贺知章不但是个大诗人,而且还是个大学问家。证圣元年中进士,时年三十六岁
2、,直到天宝三年回到久别的家乡,当时已是八十四岁的人了。久别归来,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喷涌而出,随手写下了这首不朽之作。二、自主读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通全诗,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2认读生字,纠正字音。(1)出示词语:偶然、鬓毛、衰老、客人、何处来、乡音(2)解释:“衰老”(能用这个词来形容我吗?那形容怎样的人,比较合适?)(3)解释:“何处来”(换种说法:哪里来、什么地方来。)(4)解释:“鬓毛”(图片帮助理解)3指导书写。音:第五笔横顿笔起收,运笔要重,写在横中线上应写长一些。客:宝盖儿不要写得太宽,第四、五、六笔要写在
3、正中间,“口”要写扁,撇、捺要舒展。何:左边单人旁向左偏,第四笔在横中线上起笔,“口”写在田字格正中间。4开火车读词语。5分小组朗读诗。三、交流学习,感悟诗情。1学习第一、二行诗。(1)自由读,说说诗句的大概的意思。(2)图片出示(年轻和年老):有哪些变化呀?(家乡的变化)(3)家乡的变化很大,诗人的样子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可是唯一不变的是什么?(乡音。解释:家乡话。)(4)为什么没有变?(说明诗人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5)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行诗:诗人50多年没有回家乡,现在回来了,还是衣锦还乡,见到了家乡的许多变化,心中百感
4、交集,请小朋友把诗人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2学习第三、四行诗。(1)诗人没有忘记故乡,而故乡还认得这位在外多年的游子吗?(不认识。)(2)诗人会是怎样的心情?(忧伤。)(3)儿童在问诗人的时候会是什么表情?(笑。)(4)想想诗人此时又会是什么心情,什么表情,他又会怎样回答孩子的问话。(学生自由发挥)四、配乐吟诵,升华诗情。1配乐诗朗诵。(教师范读)2学生学习吟诵。3那么怎样读好诗呢?老师这里提供给大家一个方法。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4学生自由朗读。5指名朗读。6同桌朗
5、读。(配乐)五、课堂小结。《回乡偶书》仅用了28个字,就把诗人浓浓的乡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课后同学们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一、导入,提示诗题。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赠汪伦》。(学生齐读)2解释题目。介绍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李白游览桃花潭时,汪伦常常用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李白作这首诗赠予汪伦。3个别字词的意思。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4出示头像,介绍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的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他爱游山玩水,留下了近千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佳
6、作,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二、初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1自由练读,要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指名读古诗,在读中学会“赠”字。3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时评价学生,鼓励学生。教师:刚才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很高,现在来把你们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分享分享。(教师适机赞美: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再注意点节奏就更好了。你读出了自己的理解,还有谁愿意来挑战他?)教师:李白乘船要离开的时候,听到汪伦踏着节拍唱歌的声音,他满脸惊喜地转过身来,所以第二句诗该读出“惊喜”的语气。(范读)三、在具体的诗境中理解词意和诗意,感受朋友间的
7、浓浓情谊。1感悟第一句: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1)教师:“欲”是什么意思?(将要、想要的意思。)(2)教师:你还知道那些含有“欲”字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欲把西湖比西子。)(3)教师:“闻”是什么意思?“踏歌”是什么意思?(闻就是听到的意思。踏歌就是一边用脚打着节拍,一边唱歌。)(4)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含有“闻”字的诗句?(柴门闻犬吠。)(5)教师:理解整句诗的意思。(李白乘着小船将要走的时候,忽然听到岸上踏歌的声音。)(6)指导朗读前两句古诗,在读中感悟诗人恋恋不舍,又饱含感激之情。2理解第二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
8、送我情。(1)教师:“不及”是什么意思。(比不上。)(2)教师:千尺是多深?(1米=3尺,1千尺=333.3米……我们教室的高是4米,1千尺相当于84层教室那么高的楼房。)(3)教师:桃花潭真有那么深吗?(桃花潭并没有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