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握手》林语堂《论握手》阅读(粤教)

《论握手》林语堂《论握手》阅读(粤教)

ID:38023531

大小:22.0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3

《论握手》林语堂《论握手》阅读(粤教)_第1页
《论握手》林语堂《论握手》阅读(粤教)_第2页
《论握手》林语堂《论握手》阅读(粤教)_第3页
资源描述:

《《论握手》林语堂《论握手》阅读(粤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握手林语堂东西文化不同之点甚多,而握手居其一。西人见面互相握手,华人见面握自己手。我想西人最可笑的习惯,就莫如握手这一端。西方文明,我能了解,西方习俗,我也很多赞成。外国哲学美术都还不错,甚至外国香水丝袜以及战舰,我都承认比中国货强。只有西人何以今日尚保存这握手的野蛮习惯,我至此不能了解。我知道西方社会也有人反对这种习惯,如同有人反对带帽带领一样。但是这只限于一部分人,于普通社会无甚影响;大部分的人总以为这种小事,听之罢了,何必小题大作?我就是喜欢注意这种士君子所不屑谈的小问题的一人。西人行之,尚有则可,东施效颦,真可不必,但事已至此,积重难返,已有万难挽回之势了。所以实际上,虽明

2、知这习惯之野蛮不合理,也唯有吾从众,只不过每握手时心里委实难过,在此地说说罢了。稍为研究西方风俗史的人,都知道免冠握手是发源于中世纪野蛮时代。其时绿林豪杰及封建勇士,天天比马赛剑,头戴的是铜盔,腰佩的是利剑,手带的是铁套。铜盔之前有活动的面部,叫做VIZOR,仇敌来面部便放下,朋友来便掀起,或者全盔免去,以示并无敌意。免冠之源始于此。再仇敌来手便按剑,朋友来便脱去铁手套,与之握手,同样的表示我右手并不在按剑想杀你。握手之源始于此。现代人既不戴盔,又不佩剑,兼无铁手套,见面还是大家表示并不准备相杀,实在太无谓了。社会礼俗本来是守旧性的,以故沿袭至今,不思之甚也。我所以反对握手,大约可分

3、卫生上、美感上及社交上的三种理由。你想两人相遇,出手为质,或者男女授受,这其中有多少不同的疾徐、轻重、久暂的变化。假使有人要取美国博士学位,尽可写一篇以“握手种类之不同及时间状态之比较的研究”为题的博士论文,可就时间之久暂,用力之重轻,干湿之程度,心理之反应,肉感之强弱,作种种分析比较,再研讨两方性别及高度之不同的配合(分“第一类甲种之三C”、“第二类丙种人之五E”等),皮肤之粗细与其人职业上之关系,干湿之程度与情感之敏钝等等。假如某君记得多算几个百分之几,多画几张高度表,博士固囊中物也,只要他肯写得十分艰涩无味。先说我反对握手之卫生上的理由。你看见铜板,避之若浼;《字林西报》上通信

4、栏我就看见有人说这臭铜墙铁壁板简直就是病菌之源,致病之媒介。然而西人何以见了阿猫阿狗便不妨与之拉手?难道他敢相信阿狗阿猫没有摸过这臭铜板吗?甚焉者,有时看见痨病鬼咳嗽时很卫生将手掩口,咳完即伸手与你握手。所以吾中华各人自握其手实较合于科学原理。拱手之源,我虽然未考,但是由医学上卫生上讲比拉手文明,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其次,谈谈美感上及社交上的理由。手者人身上最灵活最敏感之一器官也。故握手之变化极多。你把一只手交给对方,对方要握多少时,要使多少劲,都不得由你自主,一概在对方之掌握中了。最重的莫如青年会干事之握手式。他左手拍你肩膀,右手狠狠的握你一把,握了之后,第二步便是所谓“顿”,顿得

5、你全身动摇,筋酸骨散。假如他会打棒球(青年会干事很有这可能)那手便更可怕,只要轻轻一顿,叫你啼笑皆非。顿了之后,第三步,他得意的向你微笑,呼你老林老陈,其意若曰:“现在你打算怎么了?你逃得了么?还是好好买一张什么入场券吧,入查经班吧,不然我这手定然不放。”在这种情形之下,你如是识时务之俊杰,荷包自然就掏出来了。由青年会式以至于闺媛式,其间等差级类,变化多端,无庸细别。有的不轻不重不疾不迟,只是奉行故事而已,全无意义了。有的手未伸而先缩,未握住而先逃,若甚不自然。有的闺媛坐在沙发上,头也不转,只轻轻举起两指指末,毫无待握之意,只是叫你看她的蔻丹指甲罢了。总而言之,此中光景时新,世态毕露

6、,有示威者,有留之不放者,有急、有缓、有干、有湿、有久、有暂、有刚、有柔、有率直、有圆滑、有诚挚、有虚伪、有爱情、有冷淡、有电流、有汗秽、有人情冷暖、有世态炎凉、有几年相思,尽在一掬缠绵之内,有万般缱绻,全寄放还留之中,微乎其微,感不胜感,何故于日常应酬,露此百般形态?握手如此纠纷,免冠更屑麻烦。此中可看出人类之不合理性,及社会习俗之顽旧性。比如西洋女子茶话即在户内,亦不免冠,在做礼拜,亦复如此。实则做礼拜时女人不免冠,源出于小亚细亚二千年前旧俗,其时尊男贱女,保罗谓夏娃犯罪,妇人在上帝前不可不以帕蒙首。今日西人已无此不平等观念,而仍守保罗遗训。合理云乎哉!至于男人更有无谓之习惯。“

7、文明”男人在电梯上见有女子同梯即须免冠。夫电梯者何,走廊之变相而已。在走廊既不必免冠,在电梯何以独须如此?谁在同一楼中,带帽由三楼乘梯达五楼往返上下,便觉此俗之乖谬不通。扶梯原无免冠之礼,电梯何独不然?若因其类厢房而动,则男女同坐汽车,原无必免冠之礼,汽车何尝不动,又何尝不类厢房?故乘车可戴帽,乘梯必脱帽,此西洋礼吾百思不得其解。实则人类习俗相沿,多不可以理喻。况乖谬不通之事,大如外交政治,小如学校教育,比比皆是,不仅限于应酬小节。人类之聪明,原有限的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