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声音》

中班科学活动《声音》

ID:38018704

大小:3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3

中班科学活动《声音》_第1页
中班科学活动《声音》_第2页
中班科学活动《声音》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班科学活动《声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3学前2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教本活动名称:中班科学活动《寻找声音》试教者:谭慧组别:第六组时间:11月16日地点:408寝室教案及评课内容具体内容点评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2、能分辨乐音和噪音,了解噪音对人的危害。3、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探索的乐趣。教学准备1.空瓶子、哨子、鼓、小米粒、橡皮筋;金属类(锣、钹)、陶瓷类(盘子、碗、小勺)、塑料类(积木)等若干。2、《幸福拍手歌》音乐。教学过程(需包含指导语、提问、过渡语、小结语等)1、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1)教师播放《幸福拍手歌

2、》音乐,幼儿听音乐用身体的各个部位玩出声音。(2)教师(出示空瓶)摇一摇:听一听有没有声音,你能不能用空瓶子发出声音呢?(3)请个别幼儿尝试。2、第一次探索,感知声音的产生。(1)教师(出示哨子、鼓、橡皮筋):你们能让这些东西发出声音吗?怎样让它们发出声音?自己去试一试,看一看,摸一摸物体发出声音的时候有什么变化?(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幼儿感受物体的振动。(3)讨论:你让什么东西发出了声音?怎样让它发出声音的?物体发出声音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秘密?(4)教师小结:哨子用嘴一吹,气体使哨子里的小圆株振动就会发出声音;橡皮筋拉直用手弹

3、拨,橡皮筋振动也会发出声音。我们敲鼓的时候把小米粒放在鼓上,发现鼓在发出声音的时候,上面的小米粒也在动,这说明物体振动后就会发出声音。所以,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学习新词“振动”)(5)教师:我们在讲话的时候也有声音,猜猜看是哪里振动才有声音的?教师小结:用手放在我们的喉咙处,然后发出声音(请幼儿试一试),你会感觉到喉咙里有东西在振动,那是我们的声带,由于气体使声带振动才有了我们的声音。3、第二次探索,寻找不同材料发出的声音。(1)313学前2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教本教师(出示金属类、陶瓷类、塑料类物品):这些是什么材料的?猜一猜

4、,它们振动后发出的声音一样吗?教师:用振动产生声音的方法尝试一下,不同材料的物体发出来的声音一样吗?(2)幼儿自由探索。(3)讨论:你用什么材料的物体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你能用自己的声音模仿一下吗?(如:锣—“哐…”、勺子敲碗—“叮”等)不同材料的物体振动后发出来的声音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4)教师小结:由于材料的不同,不同材料的物体发出来的声音也不同。有的强,有的弱;有的长,有的短;有的清脆悦耳,有的浑厚沉重。4、第三次探索,感知并区分噪音和乐音。(1)教师提出要求:你们再去玩一玩,找一找,哪些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你喜欢的,哪些物体发

5、出的声音是你不喜欢的,为什么?(2)教师小结:好听的声音我们把它叫做“乐音”,刺耳的、难听的声音我们说它是“噪音”。(3)怎样做能让这些声音变得好听一点呢?(幼儿自由讨论:如轻轻敲、有节奏的敲)(4)播放歌曲《幸福拍手歌》的音乐,将自己手中的材料当成乐器(轻轻的敲)与音乐一起演奏。5、讨论噪音对人的危害。(1)教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让人不舒服?对人的身体有哪些危害?(幼儿自由回答)(2)教师小结:生活中的噪音很多,如大声吵闹的声音、汽车喇叭的鸣叫、机器发出来的声音等,听了让人烦躁不安,睡不着觉,感觉刺耳,损伤耳膜,也会让人生病;而好

6、听的声音——乐音听了使人心情愉快,大自然中美妙的声音听了也使人心里舒畅。所以我们平时生活中尽量说悄悄话,不大声吵闹,用好听的声音说话、唱歌,避免产生噪音。6、延伸活动。教师: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发出声音,小朋友可以自己去发现。(带幼儿到户外寻找声音)313学前2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教本总评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