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018214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3
《往事依依 表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章(课)第节往事依依第1课时总第10个教案主备人:审核人: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欣赏本文优美的语言,提高欣赏散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提高审美情趣;积累语言材料;处理时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文章的情感,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⑴ 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⑵ 了解文章所引用的诗句的含义及其作用。教学难点⑴ 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⑵ 对自己喜欢的句子谈出自己的感受。教具学具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过程思考与调整活动内容师生行为“15分钟温故
2、、自学、群学”环节预习检查:1.注音。徜徉(cháng)(yáng)浩淼(miǎo) 雕镂(lòu) 镌(juān) 谆谆(zhūn)雨晦(huì) 婵娟(chán) 泊()2.解释 。 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浩淼:形容水面辽阔。 雕镂:雕刻。 走投无路:形容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考。依稀:模糊。 万端:极多而纷繁。1.学生独立完成习题,同桌互批、纠正。 师生着重辨析“泊”:pō(解释为“湖”) bó(解释为“停泊”)2.学生课前查找于漪老师的有关资料,课上展示成果,同学、教师补充。53.作者
3、简介:于漪 (1929- ),女,江苏镇江人。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历任上海市杨浦中学语文教师、校长,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特级教师。主要著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学海探珠》、《教你学作文》、《语文教学谈艺录》等。 她上课 注重“教文育人” ,认为讲课要有情趣,应把学生带入文学的情趣中,做到声情并茂,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一次在讲课时朗读《祖国啊,我的母亲》,读到动情之处,于老师真的声泪俱下,听课的师生无不为之震撼。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过程思考与调整
4、活动内容师生行为“20分钟展示交流质疑、训练点拨提高”环节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当圆圆的太阳爬上了山坡/当夏日的风缓缓吹来/当我们睁开了惺忪的睡眼/发现我们已经长大了/那童年就显得越发地美丽”。请大家想一想:你的童年有哪些难忘的或者对你影响较大的事情。二、感知课文内容1.在疏通字词的基础上,请同学读课文(一人一节),其他同学在听读的同时,思考:(1)课文写了什么内容。(2)从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文章内容的段落。明确:文章写了作者对小时候几件事情的回忆;第一节2.“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那么,作者写了哪几件事呢?明确: 读《水浒传》; 读《千家诗》 ;听国
5、文老师讲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听新派的老师讲田汉的新诗《南归》学生活动: 几位同学积极地回忆了儿时的事与我们分享。教师导入:是呀,童年令人难忘,童年的事有可能还会影响我们的一生。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于漪老师的依依往事。(板题:往事依依) ⑴ 学生读课文。(师正音、评价朗读) ⑵ 讨论课文内容。(3) 齐读第一节。学生再次浏览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小组可讨论、交流。5一、赏析语言1.一篇好的文章,往往用一些精彩的语句来表达思想感情。请大家快速地默读课文,感受一下哪个词用得好,哪个句子写得美。请用笔把它画下来,并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2.⑴ 文中引
6、用了很多歌咏祖国风物或者描写春夏秋冬景物的诗句,现在,我们来弄清这些句子的含义。明确:春夏秋冬: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情雨晦,日丽蓝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展现在前:春: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 夏:绿树浓荫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 秋: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冬: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学生交流,言之有理即可。学生展示收集的诗句资料。教师补充有关《千家诗》的内容:《千家诗》是由宋代谢枋得《重定千家诗》(皆七言律诗)和明代王相所选《五言千家诗》合并而成。它是我国旧时带有启蒙性质的诗歌选本。因为它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
7、时期的名家名篇,易学好懂,题材多样:山水田园、赠友送别、思乡怀人、吊古伤今、咏物题画、侍宴应制,较为广泛地反映了唐宋时代的社会现实,所以在民间流传非常广泛,影响也非常深远.《千家诗》实际只有122家。按朝代分:唐代65家,宋代52家,五代1家,明代2家,无从查考年代的无名氏作者2家。其中选诗最多的是杜甫,共25首,其次是李白,共8首;女诗人只选了宋代朱淑真2首七绝。千家诗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现在仍然可以作为我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读物。希望同学们在阅读与欣赏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学生各抒己见,交流所读之书。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过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