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996444
大小:326.7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3
《《诗词五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语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畅言教育《诗词五首》◆教材分析本单元在以往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古代诗词和文言文,更深入体会古诗文所体现的汉语之美,领略传统文化蕴含的魅力,提高文学欣赏鉴别能力。本课的五首诗词,有古风,有律诗,还有词,展示了我国古代诗歌形式的多样性。要求学生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加深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得到美的享受。◆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杜甫的生平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目标】1、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2、
2、了解诗歌情交融、理趣盎然的特点,体会诗歌的艺术风格;3、品味名句,积累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崇高情怀。用心用情服务教育语文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畅言教育◆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诵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味诗情,明确诗歌主旨,并积累名句。【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课前准备◆诗文的
3、音频、相关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我们祖国灿烂的文学史中,唐诗是一串璀璨夺目的明珠。在这串明珠中,杜甫的诗作以其强烈的时代感,深沉的人民性而独战鳌头,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作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有《石壕吏》、《江畔独步寻花》、《月夜》、《春夜喜雨》等九篇作品。这节课,我们学习杜甫(板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体味杜甫忧国忧民的感情,鉴赏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二、自主预习1、时代背景公元759年底,为了躲避“安史之乱”,杜甫来到成都。诗人政治上受到冷遇,又加风雨成灾的情况下,杜甫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走近作者杜甫
4、(712-770),字子美。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他被誉为“诗圣”。三、知识补充1、题解“茅屋”:指诗人求亲告友,于公园761年春,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建造的一座草堂。建成后,诗人十分喜悦。《江畔独步寻花》中“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就是茅屋建成后诗人在江边独自散步和雨中凭栏远眺时喜悦心情的反映。用心用情服务教育语文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畅言教育杜甫草堂至今犹在,诗因秋风破屋而作,茅屋凭诗人高风亮节而传。千百年来,杜甫草
5、堂是人们瞻仰的圣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众口传颂的诗篇。多少名人大家为此作诗题联,咏志赞叹,现在,我们以名家的诗作题联及诗人自己相关的诗句作引子,来共同欣赏学习这一名篇。2、文体介绍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四、听读课文,概括大意1、朗读诗句,注意下列句子节奏。(1)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2)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2、了解诗的内容(1)学生齐读,参照注释
6、,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五、合作探究1、“八月秋高……飘转沉塘坳。”一节写秋破屋之情景。这段诗中用了几个动词?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明确:“号”“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等动词,突出了风之大,受害之重,隐隐地表现了诗人愁苦、无奈的心情。2、茅草被卷走了,这些草如果拾起来,还可以修理茅屋。可这时一群顽童把草抱走了,诗人着急,他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杜甫写此诗时只有49岁,为什么用一个“老”字,是否用得不准确?明确:是写心情,诗人经受战乱之苦,
7、未老先衰,心力交瘁。3、“归来倚杖自叹息”,他叹息什么?明确: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 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此句应该用叹息的声音读出来:归来倚杖自-叹-息-)4、体会诗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找出来赏析一下。用心用情服务教育语文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畅言教育明确:“雨脚如麻”的“麻”字说明雨点密集,密密麻麻,很形象。“冷似铁”中的“铁”字说明被子很破旧,很脏--长期颠沛流离,没有时间洗,或者没有钱买,只有一床被子,没 法拆洗;很冷, 很硬,并且还破了,这
8、说明杜甫的生活很困窘。六、总结思想本诗叙写了大风破屋、群童抱茅、草堂漏雨如注、诗人长夜难眠的情景,表露出诗人宁愿“吾庐独破”、受冻至死,也要得到“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宁苦自身以利人的高尚风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感。七、课外拓展忧国忧民的诗人,永远会受到人们的爱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