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和谐与创新在语文教学中流光溢彩

让和谐与创新在语文教学中流光溢彩

ID:37993719

大小:3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4

让和谐与创新在语文教学中流光溢彩_第1页
让和谐与创新在语文教学中流光溢彩_第2页
让和谐与创新在语文教学中流光溢彩_第3页
资源描述:

《让和谐与创新在语文教学中流光溢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让和谐与创新在语文教学中流光溢彩襄阳二中肖燕我看过这样一个教学案例:一位老师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文分析完了,老师按惯例做这样的归纳:“杜甫是儒家思想的信奉者,他的儒家思想使他为人民的疾苦声声叹息。”“老师,”一位学生要求发言,“杜甫的思想与儒家的思想有所不同。儒家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杜甫在风破茅屋身处‘穷’境之时,却仍在想着‘济’天下。”教师想想,学生言之成理,杜甫自己不也直言“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吗?他的忧民思想真地是比儒家思想强烈,更忘我。老师充分肯定了这位学生独到的见解,在师生双方和谐交流中,认识有了升华,课堂上探讨

2、的气氛也更加浓烈了,创新意识的火花频频迸发,教师的才识、气度与学生的创造力展示无余,教学的神韵得到充分释放。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次理想的课堂教学,用实践证明了和谐与创新的教学模式已越来越深入人心。我们知道,目前随着语文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语文教学如何科学地实现“创新性地教”和“创新性地学”的和谐统一,已成为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突破口,由此,如何建构科学化的和谐创新性教学结构模式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期待着广大语文教师在“和谐创新教学性结构模式组织教学”实践中作深入的探索。笔者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体验,做了以下尝试。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3、,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根本上说就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得他们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离开了这一点,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真正掌握、学生智力的发展、学生态度感情的成熟和提高都是不可能的。同时,学生在学习的成绩、学习态度和方法、兴趣和爱好、气质和性格、禀赋和潜能方面都会存在很大的差异,而教师是对有个性完全不同的学生组成的集体进行教学,那么怎样才能将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统一要求与尊重学生个别差异和谐统一呢?笔者认为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而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本人的教学实践就为我们提供了这一方面的典范。我们高中课本曾选过的《子路、曾皙

4、、冉有、公西华侍坐》就很有意思,下面摘引几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孔子说我虽然年纪比你们大些,你们也不必拘束———够平易近人的了吧!“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孔子说你们平时常抱怨别人不了解你们,如果别人能认识并且准备起用你们的话,你们将会怎样呢?———口吻亲切,一种和谐的氛围自然地形成。下面“子路率尔而对曰”———“率尔”,轻率的样子,能很“轻率”地回答老师的问题,说明他精神不紧张。后面问到曾皙时,曾皙更是“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侍坐”,肯定不是一个个规规举举、挺直身子板板

5、地坐着。正是在这种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才敢于大胆地畅所欲言,有不同见解才敢于摆出来。比如当曾皙说他“异乎三子者之撰”时,孔子就鼓励他不要有顾虑,只管大胆地说:“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对弟子们的志趣,孔子有极为赞赏的,有仅作一般肯定的,孔子对后者并不轻加评论,而对极为欣赏的,又能旗帜鲜明地表示自己的态度。你看,对想在仕途上有所发展的子路冉有等,孔子是“哂之”(“哂”,微笑),而对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泳而归”的高雅志趣,则“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可见,孔子对学生的人生追求并没有要求绝对统一,这正是因材施

6、教的体现。此外,经过他的循循善诱,你看,此时此刻师生之间的感情融合,是不是进入和谐的境地了!如果我们的教学也进入这等境界,那传道也好,授业也好,解惑也好,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还有那人格培养也好,人性培养也好,独立意识培养也好,又有什么不能实现的呢?为此,我在讲述《胡同文化》时就采用了这一教学方式。比如探究历史成因时,我先设疑,让学生们讨论:一种文化的生成总有着它深刻的历史原因,那么胡同文化又是如何出现的呢?学生们七嘴八舌,最后明确:“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使得“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7、”,从而形成了封闭的胡同文化。我又追问:为什么北京人的方位意识如此强烈呢?学生开始有些茫然,我就启发他们:北京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有何历史地位?故宫有何特点?这一次,学生有所顿悟:北京,几代王朝定都于此。帝王在此登基理事,按礼制:皇帝坐北朝南,文武大臣序齿排班,分列两旁,一切都井然有序,等级森严,这一切深深植根于北京人的思想意识,使得他们对方位以及方位所蕴含的文化因子特别敏感。但我没有停留于此,为了加深对这方面的认识,我先讲了一个故事:一人假冒钦差大臣,矫传圣旨,马上让人看出了破绽。原来,那人宣读圣旨时所站的方位不合礼制。学生听后都会心地笑了。接着又举

8、了《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的例子和《信陵君窃符救赵》中的“公子从车骑,虚左”的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