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汪曾祺《端午的鸭蛋》的艺术特色

评汪曾祺《端午的鸭蛋》的艺术特色

ID:37990612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2

评汪曾祺《端午的鸭蛋》的艺术特色_第1页
评汪曾祺《端午的鸭蛋》的艺术特色_第2页
评汪曾祺《端午的鸭蛋》的艺术特色_第3页
资源描述:

《评汪曾祺《端午的鸭蛋》的艺术特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评汪曾祺《端午的鸭蛋》的艺术特色《端午的鸭蛋》是汪曾祺系列散文《故乡的食物》中的一篇文章,被编排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故乡的食物》系列中汪老不仅如数家珍地介绍了家乡高邮的普通小吃(炒米、焦屑),家常小菜(咸鸭蛋、咸菜茨菰汤),寻常水产(虎头鲨、昂嗤鱼、砗螯、螺蛳、蚬子),特色野味(野鸭、鹌鹑、斑鸠、鵽)和时令野菜(蒌蒿、枸杞、荠菜、马齿苋);而且借各种吃食向读者展示了高邮的风土人情、奇人逸事、文化时局等,还有蕴藏在文字里头说不尽品不完的乡情乡味。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著名教授王臻中说:“苏北水乡那个汪

2、氏文才,饱蘸乡土气息,自由挥洒,作‘平民’通俗抒情,竟又以俗显雅,成美文作家,造就了一个脍炙人口的汪曾祺。”汪曾祺的这一创作风格,在《端午的鸭蛋》中得以充分体现。  一、看似平淡、实则醇厚的语言风格  汪曾祺谈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著名评论家、《中华文学选刊》主编王干这样评价汪曾祺的语言:“先生的文章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珍稀品种,他对汉语的运用和把握堪称典范。”《端午的鸭蛋》就体现了汪老运用语言的风范。  1.用幽默来调情。  (1)“我在苏南、浙江,每逢

3、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肃然起敬”与“咸鸭蛋”,一庄一谐,一文一俗,一大一小,在看似幽默的调侃中表达的是对故乡的满腔深情。  (2)“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的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称自己的家乡为“穷地方”,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不大高兴”,在情绪上先压抑一下自己,吊一吊读者的胃口;而后却引用元稹的“

4、曾经沧海难为水”,以此来形容对家乡的一枚寻常咸鸭蛋的感情,这是感情上的大倾泻、大褒扬。这样,一抑一扬,一弛一松,幽默诙谐,其乐无穷。  2.用虚词来增色。  (1)“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的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确实”、“完全”“实在”三个程度副词连用,写尽了“高邮鸭蛋”独步天下的豪情。  (2)“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

5、咸蛋’。”  一个“也”字,强调了精明挑剔的上海人对高邮鸭蛋的肯定;而“必”和“特别”更是写出了“高邮咸蛋”招牌的响亮。由此可见,虚词运用得当,必使文气充盈,文势充沛。  3.用口语来添彩。  (1)“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红油冒出来,本来只能观其形,用上“吱——”仿佛能闻其声,这一声“吱——”让食咸鸭蛋的过程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  (2)“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  干脆利落的一个“有”,石破惊天的一个“!”,“以稚童的语气呼之欲出,真是世故到了天真的地步”(王安忆语)。  二

6、、看似单一、实则多元的情感内涵  汪曾祺是当代作家中以少许胜许多的典范,用不多的文字,却能吸引很多人用很长时间去品读。《端午的鸭蛋》是《故乡的食物》中的一篇散文,这样的编排理所当然主要是用来表达乡情的,只是作者的智慧和读者的阅历一碰撞,却能产生更多的情感和思维火花,创造出多元的情感内涵。  1.表现故乡情结。  以端午的民俗活动为主线,以故乡的咸鸭蛋为情感载体,说不尽道不完的是对故乡的深情。“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高邮

7、人也善于腌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其实“放黄烟子”的民俗不见得有多高雅,而“咸鸭蛋”再怎么好吃也就是个咸鸭蛋!只是作者心中藏着一个大大的故乡,这些民俗活动就有了特别的记忆,这枚咸鸭蛋就有了特别的味道,形成了特有的故乡情结。   2.表现童年情结。   文友们称汪曾祺是一个和蔼、善良的天才小老头,冲和平淡又不乏幽默可爱。文品如人品,在《端午

8、的鸭蛋》一文中,汪曾祺抛下身份,丢掉架子,完全以孩童的视角写家乡的民俗活动,热切、痴心,仿佛一切都是美的,都是有趣的。如作者介绍家乡“系百索子”的风俗,说“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丝线是掉色的”,“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丝线价廉物次,但孩子们照样系,照样玩。再如端午日挑鸭蛋“要挑形状好看的”,还特别强调鸭蛋“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仿佛鸭蛋就是自己的伙伴和朋友,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