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例3)》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

《解决问题(例3)》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

ID:37985704

大小:78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3

《解决问题(例3)》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_第1页
《解决问题(例3)》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_第2页
《解决问题(例3)》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_第3页
《解决问题(例3)》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_第4页
资源描述:

《《解决问题(例3)》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解决问题(第23~25页)编写意图(1)例3编排了解决问题的内容,呈现了完整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材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以对比的方式进行编排,再次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认识。这里要突出的是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为此,教材在出示问题后,用示意图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表示出来,便于学生直观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在“怎样解答?”阶段,呈现了学生用语言表述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分析,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认识,使学生会根据运算的意义选择相应的运算解决问题。(3)在“解答正确吗?”这一环节,呈现了学生将结果作为条件回到原情境中,并用乘法进行了检验,进一步体现了平均

2、分两种情况的含义。最后让学生比较两个问题的异同,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平均分以及除法含义的理解,形成相应的数学模型。教学建议(1)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分析数量关系。为了使学生理解数量关系,教师应丰富学生理解题意的方式,并逐步学会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如出示例3的问题后,可让学生自己尝试画图,并将学生所画的图进行比较,突出问题的结构特征,明确条件和问题,直观感知数量关系。进而引导学生结合图、动作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重点是将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与平均分联系起来,说明选择除法的道理。通过图形表征、动作表征和语言表征等多种形式,将具体问题和运算的意义联系起来,使学生有理有据地选择算法。4/4(

3、2)让学生不断积累检验问题的方法。在“解答正确吗?”环节,应组织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并将结果带人原情境中进行检验,体会用乘法检验除法的方法。再让学生用图画一画,加深对平均分两种情况的认识。最后通过比较异同,认识到平均分的方法虽然不同,但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解答,在比较中突出除法含义的本质。编写意图(1)练习五选择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素材作为练习内容,在编排过程中将加法运算、减法运算、乘法运算和除法运算混合在,一起编排,体现了让学生根据运算的意义选择相应的运算解决问题的编排思路。(2)第1、2题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的实际问题进行对比编排。第1题提供示意图,第2题提出了“你是怎样解答的?

4、”要求,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这两种情况的区别与联系,能说明选择算法的依据,提高用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3)第3题将除法问题和减法问题对比编排,其中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在叙述上有所变化,重点在于让学生认真读题并分析数量关系,以选择相应的运算解决问题。(4)第4题以文字叙述的形式呈现了平均分两种情况的问题,使学生逐步学会用简洁的数学语言描述平均分与除法的含义。(5)第5题将乘法问题与除法问题对比编排,巩固乘法和除法运算的意义。因其信息较多,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加以解决。教学建议(1)允许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征对运算意义的理解。4/4练习五解决问题的内容采用对比编排,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5、。在读懂题意的基础上,要让学生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这需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经验,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表征对运算意义的理解,也可以用语言或动作进行表征,进而通过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运算方法,正确解决问题。(2)借助操作或画图沟通除法与减法之间的联系。结合第3题的练习,教师可让学生用圆片代替“福”字去摆一摆。结合操作或画图,使学生认识到从8里减去1个2,求剩下的用减法;如果用8连续减2,直至减完,看8里面有几个2,可以用连减,也可以用除法计算,用除法计算更简便。结合具体的情境,使学生体会除法是减去相同数的简便运算。编写意图(1)第6题以表格的形式呈现,通过让学生填积或乘法中

6、缺失的乘数,使学生对乘法算式中三个数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2)第7题让学生填运算符号,用于巩固所学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培养数感。(3)第8题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将一个乘法问题和两个除法问题对比编排,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体会每份数、份数和总数(这里不出现名称,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即可)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明确:知道其中两个量,能求出第三个量。(4)第9题通过求红花盖住的数,进一步巩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中三个数之间的关系。教学建议(1)体会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4/4第6、9题练习的内容基本相同,都

7、是求算式中的未知数。由于数据较小,学生可能感觉一下就想到了。教师应组织学生关注方法,如12÷□=3,可以想乘法算式3×4=12,也可以想12÷3=4等。通过交流想的方法,体会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2)对数进行多模式表征,发展数感。随着所学运算内容的丰富,学生表征数与数之间关系的方式也更多样了。通过第7题的练习,可提高学生表征数与数之间关系的能力,把一个数与其他众多数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数感。(3)在情境中深化对数量关系的认识。教师可将第8题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