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984179
大小:16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29
《《华夏之祖》教案09》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课、华夏之祖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所代表的地区、距今年代、使用的工具、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制造陶器和建造的房屋、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大汶口原始居民所代表的氏族公社发展阶段、距今年代、制造陶器、氏族公社瓦解过程中出现的贫富分化现象;黄帝其人以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作的贡献;尧舜禹时期的禅让。能力方面:通过讲授半坡、河姆渡、大汶口原始居民生产生活进步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认识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思想方面: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我们的祖先在氏族公社时期就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如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
2、家,激励学生的爱国之情。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由于生产的发展。大汶口原始居民后期出现了私有制和贫富分化,这是阶级和阶级压迫产生的根源。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教学难点:阶级的产生三、教法设计:教师讲授,学生分析、讨论结合法。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上节课讲到山顶洞人生活的时候,人类社会已经处在氏族公社时期。那么,继山顶洞人之后,又有哪些居民生活在祖国的土地上?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什么时候开始种植粮食?什么时候会建造房屋?什么时候有了贫富的差别?什么时候产生了阶级?这些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授的内容
3、。一、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1、年代和地域2、生活情况指导学生观看《氏族公社重要遗址示意图》,了解这两个氏族公社所处的地理位置。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并提供一些有关图片资料,使学生认识到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制造出弓箭、鱼钩、鱼叉等工具。建议教师结合政治课的有关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生产工具、生产力的关系即由于生产工具的改进,标志着生产力的提高,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在讲述原始农业的同时应强调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河姆渡)和粟(半坡)的国家。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④制陶业教师出示彩图2以及补充的一些图片,
4、介绍半坡和河姆渡居民制作的陶器,并简单加以区分陶、瓷的不同。重点介绍一下半坡的人面网纹盆,(这件彩陶盆上绘有人的头像,圆圆的头,粗粗的眉,两眼眯成一条线,耳部各有一条小鱼紧连着,形象生动有趣,可以说是一件珍贵的原始工艺美术品。)建议教师多提供一些精美的图片给学生一方面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让学生看到祖国博大精深的艺术。⑤建造房屋,过定居的生活,会挖水井指导学生观看《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和草顶井架复原图》、《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子复原图》有了房屋,可以避风雨寒暑,防备虫蛇猛兽,定居比自然洞穴条件好多了。教师在介绍完情况后再结合图片试着指导学生画一个半坡或河姆渡居民
5、复原的房屋。⑥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教师指导学生看书,指出氏族公社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然后提问:半坡和河姆渡居民处于什么阶段?在得到正确答案后,继续提问:他们有什么特征?(妇女在生产、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没有阶级区别,人们过着平等的生活。)二、大汶口原始居民①进入父系氏族公社阶段引导学生根据半坡、河姆渡居民被成为母系氏族公社的原因,分析为什么说大汶口居民已经进入到了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男子与妇女在劳动中所处的地位的改变)②农业成为主要生产部门以及黑陶和白陶的制造农业从遗址的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陶杯、陶瓶等酒器随葬品,这些东西间接地证明当时
6、粮食有了剩余。因为只有在满足了基本食用的前提下,人们才有可能把剩余的一部分粮食用于酿酒。由于粮食有了剩余,一部分人脱离农业生产,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手工业因此也有了发展。③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产生阶级教师引导学生从:生产发展――出现私有财产――私有制出现,产生贫富分化的现象――贫富分化的加剧,逐步产生了阶级这一过程去理解。三、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1、黄帝大战蚩尤。教师简单讲述黄帝和炎帝的故事。使学生理解为什么我们中国人,都喜欢"炎黄子孙"这个称呼。2、黄帝——“人文始祖”。传说中黄帝的贡献。指明这些贡献其实是广大人民在长期探索中创造的,不是哪一个人的智
7、慧,而是集体的智慧。2、尧舜禹及"禅让"。让学生查找材料,讲述有关尧舜禹的故事,从而理解什么叫做"禅让";为什么要实行禅让制度。夏朝的建立:禹于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思考题:将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相比较,想想为什么半坡、河姆渡、大汶口居民生活的时期是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教师知道学生回顾本节课所讲的知识,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本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